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盾构法施工地表高速公路安全监测及稳定性评价

吴盛才  
【摘要】:随着国家基础建设投入的加大,城市地铁、高速公路等不断兴建。由于地质、外界环境、工程造价等因素的影响,城市地铁须穿越高速公路或者大型建(构)筑物,地下施工对高速公路的影响成为新的课题。长沙地铁盾构法施工穿越京珠高速公路,需要在分析高速公路变形指标基础上,开展盾构法施工对高速公路移动变形规律研究,为其稳定性评价提供依据,并在安全监测基础上,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获取可靠信息,指导施工。 论文研究高速公路变形指标、监测数据异常成因,并开展高速公路稳定性评价,具体内容为: 1、阐述概率积分法理论、地层损失理论及其适应条件,进行盾构法施工对地层移动与变形机理分析。 2、针对地下盾构法施工对高速公路的危害,区分沉降、水平移动、曲率、水平变形和倾斜等5个指标对高速公路稳定性影响,提出评价高速公路稳定性的5个参数值。 3、采用模糊函数和层次模型,结合高速公路稳定性评价5个参数建模,将模型分2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沉降、水平移动、曲率、水平变形和倾斜,第二层次是各指标本次变化值和累计变化值,并将高速公路划分为四个风险等级:安全状态、一级风险、二级风险、三级风险。结合各指标的变化值情况,对高速公路的安全性进行综合分析,判定高速公路的安全状况。 4、针对盾构法施工穿越京珠高速公路,从监测精度要求、监测原则、监测内容、监测范围、监测周期及监测方法等方面设计专项监测方案。结合工程实践,针对沉降、水平位移、深层水平位移、混凝土支撑轴力、钢支撑轴力、地下水位等多个监测项目,提出监测数据异常的3种类型,并对各自异常类型进行成因分析,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论文通过分析盾构法施工地表移动变形预计理论、盾构施工下穿高速公路稳定性研究以及监测数据分析与处理的研究现状,以长沙地铁盾构法施工穿越京珠高速公路为例,开展高速公路变形规律研究,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各种监测项目的异常值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函数模型,根据所研究的高速公路变形指标进行稳定性判定,然后采用模糊函数模型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实现掌握其安全状况的目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毅军;;常张高速公路岩溶路基稳定性评价及其处理方法[J];湖南交通科技;2005年04期
2 石豫川;吉锋;刘汉超;邓忠文;;某水电站古崩滑体的成因机制及稳定性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6年03期
3 杨俊彪;向强;;某近坝库岸堆积体形成机制及稳定性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6年04期
4 彭波;;八字门滑坡变形分析及稳定性评价[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年12期
5 彭波;;三峡库区近坝库坝段八字门滑坡变形影响因素及稳定性评价[J];甘肃农业;2006年12期
6 余先华;周洪福;;某库区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J];山西建筑;2007年11期
7 何金武;罗毅;;汤屯高速公路某变质砂岩边坡块体稳定性评价[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7年03期
8 陈文玲;赵法锁;;基于模糊一致矩阵理论的边坡稳定性评价[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7年04期
9 李治民;马福祥;;金沙江鲁地拉水电站麦叉拉沟内滑坡稳定性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7年04期
10 余志山;宁立波;孙年祥;;金川公司尾矿库坝体浸润线有限元模拟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2008年02期
11 尚景红;岳军民;谌文武;;九龙溪谷水电站梅铺堆积体稳定性分析评价[J];勘察科学技术;2008年03期
12 谭红艳;蒋小珍;;广州市白云采空区稳定性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13 王振信;;盾构法的现状与展望[J];地下工程与隧道;1991年02期
14 朱玉平,2莫海鸿;灰关联分析法在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6期
15 张国春;某电厂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J];电力勘测设计;2004年02期
16 陈超;城市地铁盾构法施工技术经济分析[J];施工技术;2005年S1期
17 纪仁刚;黄长生;彭金星;;赣州高级技工学校滑坡成因分析及稳定性评价[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6年03期
18 张胜;蒋家龙;韩许恒;;高速公路小煤窑采空区路基综合勘察与评价[J];灾害学;2006年04期
19 陈广斌;;关键块体在边坡岩体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1期
20 冯金海;;地铁浅埋暗挖法和盾构法的适应性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荣华;;雅砻江二滩电站金龙山斜坡的变形机制及其稳定性评价[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2 付少兰;陈从新;周增辉;;复杂地质条件路堑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方法浅析[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3 夏元友;肖峰;;斜坡稳定性评价的动态聚类分析方法[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4 刘韬;林子超;陈倩超;潘莹;尹燕香;黄红兵;;混合糖电解质在全肠外营养液中的稳定性评价[A];2010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1年
5 巨能攀;涂国祥;邓辉;;四川某公路崩塌堆积体稳定性评价[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程东幸;刘大安;丁恩保;潘炜;刘艳辉;郭华锋;;边坡稳定性研究及其发展思路[A];第七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7 秦玉虎;雷醒民;范文;;用拱模型方法评价巷道上方场地的稳定性[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永波;李王坤;;老采空区建筑地基稳定性评价的数值模拟研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明生;徐卫亚;林肖荣;张玉琪;;秭归盐关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评价[A];中国典型滑坡[C];1986年
10 李小春;许东俊;章光;;城市深基坑边坡及坡顶建筑物的稳定性评价与治理措施[A];第二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庆琳;盾构螺旋输送机承压输送机理研究及控制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沈小辉;复杂地质条件下山区公路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加固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3 滕丽;基于土体力学特性的盾构隧道施工风险监控系统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4 赵宝虎;冲击问题实验应力分析与盾构始发反力架监测[D];天津大学;2009年
5 胡俊;高水压砂性土层地铁大直径盾构始发端头加固方式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6 张远荣;盾构过富水砂层对环境影响的分析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7 Aref Mohammed Othman Al-Jabali(阿里夫);辽宁本溪工源水泥5000t/d熟料生产线边坡地质环境工程研究及稳定性评价[D];吉林大学;2010年
8 张海波;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D];河海大学;2005年
9 张新金;盾构法与浅埋暗挖法结合建造地铁车站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10 陈慧;基于无衍射光的盾构位姿测量系统的理论与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盛才;盾构法施工地表高速公路安全监测及稳定性评价[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2 于远祥;铜川市地质灾害稳定性评价与综合区划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4年
3 杨峰;岩溶地区路基病害勘察技术及处理方案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4 李爱民;突变理论在反倾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5 李元明;软土地基上分阶段填筑路堤的稳定性评价[D];东南大学;2004年
6 怀超;关键块体理论在高速公路连拱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D];长安大学;2005年
7 杨华;边坡稳定的三维极限平衡法[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8 孙敏;基于GIS的三峡库区高切坡稳定性评价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赵嘉翔;基于类生物理论的虚拟企业稳定性评价问题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10 熊海丰;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温竹茵 周质炎;盾构法施工隧道的纵向受力分析[N];中华建筑报;2009年
2 乾铄;我国首条盾构法施工的水下铁路隧道贯通[N];中国建材报;2011年
3 孙洪涛;浅议盾构法施工地层移动分析的模糊数学模型[N];广东建设报;2000年
4 张艳;亚洲“第一弯”拆除最后一块板[N];文汇报;2008年
5 杨健;汶川地震断裂带山体稳定性评价月底有结果[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6 金鑫;哈尔滨拟3年内完成城市“体检”[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刘扬  通讯员 彭力;地铁五号线成功穿越地坛[N];北京日报;2004年
8 通讯员 李久林陈潇奕;金坛储气库首口新腔初具采气条件[N];中国石油报;2008年
9 通讯员 周广宽 赵晓搏;科技攻关亮点频出[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10 杨光;西安地铁二号线可顺利穿越明城墙下[N];陕西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