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被动桩与土相互作用及抗滑桩加固设计研究

王勇智  
【摘要】:桩土相互作用问题是目前桩土工程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在分析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方法,对被动桩与土的相互作用问题以及抗滑桩的加固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具体进行了以下主要工作:  首先,本文主要以荷载作用下的实例模型为基础,利用有限元法,在不同的土体基层条件、不同桩体条件、不同外荷堆载的条件下,对被动桩桩-土相互作用体系下桩侧土体侧向位移和竖向位移进行分析,并研究桩侧土体侧向位移和竖向位移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外荷载、桩长、土体模量、土体粘聚力及土体泊松比是影响被动桩桩-土体系变形的主要因素。  再次,利用有限元法对工程实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处理措施,证明了本文有限元程序方法分析桩土相互作用的正确性和实用性。本文的研究分析结果可为工程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最后,在对常见的被动桩(抗滑桩)设计方法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极限平衡原理,提出了一种方便实效的板桩型抗滑桩的加固设计方法,并对本文给定的边坡实例进行加固设计。本文的方法具备很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锋;;港口工程水平受荷桩m值的确定[J];水运工程;2010年01期
2 梁发云;于峰;李镜培;姚国圣;;土体水平位移对邻近既有桩基承载性状影响分析[J];岩土力学;2010年02期
3 高广运;赵元一;高盟;杨成斌;;分层土中群桩水平动力阻抗的改进计算[J];岩土力学;2010年02期
4 唐明雄;;基桩弹性模量对组合桩复合地基桩土荷载分担比的影响[J];建筑结构;2010年03期
5 方志峰;;复合地基的发展和研究现状[J];西部探矿工程;2010年03期
6 陈久恒;;飞燕式钢管砼拱桥系杆与吊杆施工分析与控制[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10年02期
7 杨璐;陈玳珩;沈新普;杜显赫;;高速公路防护栏支柱的水平基床反力[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8 齐志刚;王翠英;王家阳;;预应力双排支护桩的计算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J];岩土力学;2010年03期
9 蒲诃夫;郑俊杰;章荣军;;桩土界面荷载传递模型的改进及其数值实现[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袁春辉;余云燕;鲍亦兴;;桩底土与桩相互作用的模型试验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经;陈列;韩鹏飞;;地震桥梁破坏特点及阻尼支座抗震作用分析[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2 李虎;甘进;姚晋;;基于ANSYS的海上多功能自升式工作平台研究[A];第四届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胡昌斌;;考虑桩土耦合作用的变阻抗桩扭转振动时域特性研究[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吴同情;褚广辉;;水平承载桩受力特性研究综述[A];重庆力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永亮;陈兴冲;;桩基桥墩的静力pushover分析[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汪明武;李丽;朱勇;;预应力管桩水平承载力现场试验及数值研究[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汪明武;李丽;韩金平;;液化场地微型斜桩抗震性状有效应力分析[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余俊;高立状;尚守平;李忠;;饱和土中单桩扭转动力阻抗简化计算方法[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8年
9 汪明武;李丽;;液化侧向流动中近邻土坡桩基性状分析[A];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工程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8年
10 王建华;戚春香;;振动弱化饱和砂土p-y关系的模型试验和分析[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冬;抗滑桩与滑坡体相互作用机理及其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2 智胜英;时域内低应变基桩缺陷定量分析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3 张智卿;饱和非均质土中桩土耦合扭转振动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严祖文;基于ANSYS二次开发的桩土相互作用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天津大学;2007年
5 吕庆;边坡工程灾害防治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李雨润;液化土层中桩基横向动力响应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6年
7 亓兴军;桥梁减震半主动控制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
8 夏雄;桩锚结构设计理论及安全性评价[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汪文彬;基于单桩载荷试验推算群桩基础沉降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10 雷金波;带帽控沉疏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及作用机理分析[D];河海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建荣;软土地区路堤堆载下桥台桩基侧向变形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武军;深厚软土中斜桩桩土相互作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3 席强;抗滑支挡结构离心模型试验与计算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4 胡婷婷;群桩横向力学响应的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D];湘潭大学;2009年
5 邓凡;水平荷载下桩与斜坡土体相互作用机理的试验研究[D];长江科学院;2009年
6 刘乔雄;地面堆载下水平桩作用机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7 刘振;被动桩桩土相互作用的模型与计算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谈炎培;基坑开挖条件下被动桩的数值分析[D];暨南大学;2008年
9 鹿庆蕊;可液化场地桩基改进m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10 崔艺斌;桩土相互作用下的并联基础隔震性状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