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鲜肉生产中胴体预冷工艺研究
【摘要】:冷鲜肉克服了热鲜肉、冷冻肉在品质上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质地柔软有弹性,口感好,滋味鲜美。但存在预冷工序中损耗过大的问题。本文研究了猪胴体在预冷过程中的失水规律,预冷损耗是热胴体在冷却过程中因冷热交换而形成的,热白条通过蒸发自身的水分来释放热量吸收冷量,其水分的蒸发是必然和不可逆转的。预冷损耗是多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形成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即预冷工艺,内因即白条自身的品质。
本文从降低预冷损耗试验外因与内因的角度,考虑温度、湿度、风速、涂膜等因素对预冷损耗的影响,力求得到良好的结果,将预冷损耗从1.7%降低到1.1%这一较理想的水平。
本文研究得出采用一段冷却法,在白条库直接向猪胴体表面喷洒细小水雾,或在白条库安装增湿机,采用相对湿度99%的冷空气对白条进行冷却,可以大幅降低白条的预冷损耗。
本文研究比较二段冷却法与一段冷却法猪白条损耗情况,白条表面水分的蒸发量在开始预冷的四分之一时间内约占整个重量损耗的二分之一,估计会超过二分之一,所以降低预冷损耗的措施关键在预冷开始四分之一时间内。二段冷却法较一段冷却法肉色质量有所改善。采用良好的宰前管理制度,对生猪进行静养,保持生猪良好的体质对提高肉品的质量和降低预冷损耗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改变麻电工艺亦有帮助作用,但估计采用套宰方式更有利于产品肉色。
对三段预冷做了一定创新性探索,预冷损耗更为降低。
|
|
|
|
1 |
于丽萍;鲜肉保鲜与包装[J];肉品卫生;2002年10期 |
2 |
高麟祥;绿变与鲜肉[J];食品科学;1982年07期 |
3 |
韩刚,丁庆波;天然植物素在肉类保鲜中的应用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1994年01期 |
4 |
徐世琼,俞鲁礼,赵艳云;国外鲜肉气调保鲜贮运技术的最新进展与我们的研究目标[J];肉类工业;1995年07期 |
5 |
咸漠,权文富,任玉林,苟玉慧,康亦兼;鲜肉化学保藏方法的研究[J];食品科学;1998年05期 |
6 |
张学坚;鲜肉充气保鲜包装技术初探[J];中国食品工业;1999年06期 |
7 |
孙承锋,戴瑞彤,叶向库,李志军;一氧化碳在鲜肉护色中的应用及安全性评价[J];食品科技;2003年11期 |
8 |
;鲜肉充气包装技术(MAP)[J];中国包装工业;2003年05期 |
9 |
季玉娜;生肉解冻不能用水泡[J];生活与健康;2004年04期 |
10 |
李芳;鲜肉不如冻肉好[J];农家顾问;2004年11期 |
11 |
楼明,吴杏珊,龙秀菊;乳酸及乳酸钠在鲜肉保鲜中的应用[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1995年01期 |
12 |
吕自治;开展鲜肉小包装生产势在必行[J];肉类研究;1995年01期 |
13 |
张志军;鲜肉保鲜技术初探[J];天津农业科学;1996年S1期 |
14 |
李长乐;我国肉食品消费三分天下[J];肉类工业;1998年01期 |
15 |
张学坚;鲜肉气调保鲜包装技术发展状况[J];肉类工业;1999年10期 |
16 |
赵武奇,殷涌光,梁小峻;鲜肉非冷藏保鲜液配方的研制[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1年11期 |
17 |
黄蕾,雷晓勇;鲜牛肉综合保鲜技术的研究[J];肉类工业;2002年02期 |
18 |
武运,马长伟,罗红霞;天然防腐剂在鲜肉保鲜中的应用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3年04期 |
19 |
雪城小玲;;老大房的鲜肉月饼[J];食品与生活;2008年09期 |
20 |
程学勋;王院华;甘泉;;生鲜肉气调包装工业化生产的常见问题[J];肉类工业;2009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