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籽壳发酵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摘要】:油茶籽壳在油茶籽油加工过程中会对油品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在油茶籽油加工中分离出去。木质纤维素是油茶籽壳的主要成分,是微生物生产纤维素酶的底物。纤维素酶的来源非常广泛,采用微生物发酵法是生产纤维素酶最方便的方法。
本研究旨在利用康宁木霉发酵油茶籽壳生产纤维素酶,采用化学分析法与扫描电镜法研究了油茶籽壳的成分与结构。通过单因素试验比较不同生长条件对菌株产纤维素酶的影响,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菌株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工艺参数。通过测定纤维素酶在不同的温度、pH、常见金属离子作用下的相对酶活,确定了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研究结果如下:
1)油茶籽壳中水分占11.07%;灰分占1.02%;粗脂肪占2.53%;粗蛋白占2.70%;总糖占1.59%;茶皂素占10.68%;半纤维素占22.00%;纤维素占17.32%;木质素占31.35%。
2)油茶籽壳的细胞壁主要由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组成,且每部分都呈层状结构,半纤维素分布于细胞壁的内层,纤维素分布于细胞壁的外层,木质素分布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层状结构之间并形成网络结构。
3)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各影响纤维素酶活的因子并筛选出培养天数、起始pH和装液量是影响CMC酶活力的显著因素。利用响应面设计试验,得到最适发酵条件:碳源为碱法处理油茶籽壳、氮源为0.2%(NH4)2SO4、接种量为5%、pH5.8、装液量为22mL/100mL锥瓶、发酵时间5d。经过优化,CMC酶活为179.15U,比未优化的酶活力最高值提高了24.52%。
4)测定不同温度与pH条件下的p-葡萄糖苷酶活、CMC酶活、滤纸酶活的反应曲线和不同温度、pH、金属离子种类与浓度条件下保温2h的三种酶活的相对比活力来研究纤维素酶的稳定性。综合三种酶活曲线得到最适反应温度为50-60℃,最适反应pH为4-5,保存酶液的温度为20-30℃,保存酶液的pH为3-6。粗酶液中β-葡萄糖苷酶的金属离子激活剂为:Co2+、Mn2+、Fe3+、Ca2+、Ba2+,抑制剂为Cu2+、Al3+、Mg2+;CMC酶的金属离子激活剂为:Co2+、Mn2+、Ca2+、Ba2+、Al3+、Fe3+、Mg2+,抑制剂为Cu2+、K+;滤纸酶活的金属离子激活剂为:Co2+、Mn2+、而Fe3+、Ba2+、Al3+、Mg2+、K+、Ca2+在适合的浓度下有激活作用,抑制剂为Cu2+。
|
|
|
|
1 |
马桔云;吕芳;于喜水;王洪军;;纤维素酶用于中药穿心莲提取的初步研究[J];黑龙江医药;2000年01期 |
2 |
乞永立;耿月霞;任章启;;纤维素酶的生产及应用[J];适用技术市场;2000年06期 |
3 |
司美茹,薛泉宏,蔡艳;混合发酵对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
4 |
梁靖,须海荣,蒋文莉,陈利燕;纤维素酶在速溶茶中的应用研究[J];茶叶;2002年01期 |
5 |
沈雪亮,夏黎明;芽孢杆菌产纤维素酶的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2年03期 |
6 |
王炜,付建红,崔卫东,徐斌;一株产纤维素酶细菌液体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2年01期 |
7 |
王美琴;;纤维素酶的酶处理工艺探讨[J];江苏纺织;2003年04期 |
8 |
王美琴;;纤维素酶的酶处理工艺探讨[J];江苏丝绸;2003年04期 |
9 |
宋波,邓晓皋,施雷霆;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J];上海环境科学;2003年07期 |
10 |
王金华,李冬生,夏服宝;纤维素酶对蚕蛹蛋白酶解的促进作用[J];食品科学;2003年07期 |
11 |
张冬艳,张通,肖迪,张瑞兰;影响液体深层发酵产生纤维素酶的因素[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
12 |
朱汇源,汪天虹;纤维素酶分子的计算机辅助序列分析[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
13 |
张海生,张同亮,陈德兆;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的作用机理及其在纺织上的应用[J];四川纺织科技;2003年06期 |
14 |
曾莹,胡赛阳,邱雁临,孙宪迅,吴小刚;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J];微生物学杂志;2003年06期 |
15 |
王瑞红;侯靖宇;王爽;;纤维素酶在金银花提取工艺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2003年04期 |
16 |
刘春芬,贺稚非,蒲海燕,吴素蕊;纤维素酶及应用现状[J];粮食与油脂;2004年01期 |
17 |
舒勤,夏黎明;碱性纤维素酶发酵条件的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4年03期 |
18 |
左红梅,任大明;纤维素酶纯化方法与原生质体的制备[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
19 |
郝月,杨翔华,洪新;纤维素酶的应用研究[J];青海科技;2005年03期 |
20 |
詹小明,夏黎明;纤维素酶在玉米芯上的吸附及其水解作用[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