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稻瘟菌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及水稻品种抗性鉴定
【摘要】:
稻瘟病是世界各水稻产区广泛分布的重要病害之一。选育优良的抗病品种是稻瘟病综合防治的一项经济而有效措施,而抗性鉴定是选育抗病品种的首要工作。本研究从我省稻瘟病多发地:安化、浏阳、桃江、攸县等四地采集了129个稻瘟菌菌株,利用Rep-PCR技术分析了湖南丘陵、山区两类稻瘟病生态系稻瘟病菌的DNA分子群体遗传结构,以期在了解湖南稻区稻瘟菌的群体遗传多态性、地理分布的前提下,合理选择用于抗瘟鉴定的菌株。根据抗性鉴定结果,分析恢复系与组合之间的抗性遗传性,以及叶瘟与穗瘟的抗性相关性,以期丰富水稻抗性遗传信息,为抗性育种提供可靠依据。结果如下:
1.安化、浏阳、桃江、攸县四地129个菌株在72%相似水平下,分成4个谱系,24个单元型。谱系L1、 L3和单元型H5、H6、H17分别为优势谱系和优势单元型。研究揭示了稻瘟病菌存在较大的变异潜能,稻瘟病菌的群体遗传多样性与特定地区水稻品种的组成多样性呈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2.基于Rep-PCR指纹分析结果,选择能够代表湖南山区、丘陵地带稻瘟菌生态群体的菌株用于抗性鉴定。1) 叶瘟抗性在恢复系与F1代组合之间是显性遗传的,供试的84个组合中86.9%的组合抗性水平高于或等于其亲本恢复系。其中恢复系1725-284和1216-1025的一般配合力较好。2) 79份新选育的品种(品系)和29份省区试品种对叶瘟、穗瘟的抗性相关百分率为73.1%,即叶瘟、穗瘟抗性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