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彭国启;奶牛青饲作物轮作间套栽培模式[J];湖北农业科学;1993年12期 |
2 |
熊云明,黄国勤,曹开蔚,刘隆旺;论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发展“黑麦草—水稻”轮作系统[J];江西农业学报;2003年04期 |
3 |
马晓荣;马春梅;;冬牧70黑麦草与饲用甜高粱轮作[J];吉林畜牧兽医;2008年01期 |
4 |
王先华;稻田不同轮作方式对培肥地力的作用[J];耕作与栽培;2002年06期 |
5 |
刘斌,于徐根,欧阳延生;农区高产牧草饲料作物种植模式[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4年06期 |
6 |
易延明;青饲料四季轮作的六种模式[J];畜禽业;2000年09期 |
7 |
杨红先,贾素然;几种牧草的轮作、套种、间作高产栽培模式[J];河南畜牧兽医;2002年09期 |
8 |
采文华,喻士美,刘冬梅;稻草轮作养鹅技术[J];中国畜牧杂志;2002年03期 |
9 |
辛国荣,郑政伟,徐亚幸,杨中艺;“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系统的研究 6.冬种黑麦草期间施肥对后作水稻生产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2年04期 |
10 |
孙利军;张仁陟;黄高宝;蔡立群;;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保护性耕作适应性评价[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年05期 |
11 |
梁天干;林健民;;引进美国俄勤冈州黑麦草(Lolium sp.)试播简况[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2期 |
12 |
何裕祺;丁水玉;陈奕春;陶忠连;;黑麦草喂猪效益试验[J];养猪;1991年01期 |
13 |
;栽培黑麦草养鱼的方法[J];饲料研究;1991年02期 |
14 |
林元文;黑麦草紫云英相生效应与栽培利用技术[J];浙江畜牧兽医;1992年03期 |
15 |
刘玉民;;牧草新品种——俄勒岗黑麦草[J];农业知识;1994年08期 |
16 |
杨允菲,傅林谦;亚热带中山人工草地黑麦草种群及分蘖的数量特征(简报)[J];草地学报;1996年02期 |
17 |
辛国荣,岳朝阳,李雪梅,杨中艺;“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系统的根际效应3.黑麦草根系对土壤生物性状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6期 |
18 |
牛灵安,郝晋珉,赵玉萍,李璐,韩梅,韩秀欣,连保法;黑麦草培肥细质沙土的初步研究[J];土壤通报;2004年06期 |
19 |
苏加义;赵红梅;;微肥对黑麦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9年03期 |
20 |
钱克林;周静;;黑麦草、龙虾、鳜鱼生态高效轮养技术[J];水产养殖;2010年0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