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尿素分别与三种酰胺类除草剂混用效果研究

陈军  
【摘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及精确农业概念的提出和从省时、高效、经济的观点,要求农药和其他农用化学品包括化肥、微量元素肥料等尽可能科学合理地混合使用。本试验通过盆栽和田间小区对比试验及实验室测试分析,对三种酰胺类除草剂丁草胺、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分别与尿素混用后除草剂室内生物活性、田间药效,尿素的肥效,水稻的安全性和水稻各农艺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酰胺类除草剂丁草胺、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分别和尿素混用时在室内抑制稗草的生物活性显著高于这三种除草剂单独使用时抑制稗草的生物活性,其混用后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46.1,116.7,132.6,说明尿素对这三种除草剂的抑稗活性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且混用后的抑稗活性是随着除草剂的剂量的增加其增效作用愈加明显。同时除草剂与尿素混用对一叶一心期水稻的安全性也显著地提高,其混用后对水稻的生长抑制共毒系数分别为79.1,87.5,67.2。 2.在田间小区试验中,这三种酰胺类除草剂分别和尿素混用对稻田各类杂草的株防效、鲜重防效和总草的株防效、鲜重防效都要略高于除草剂单独施用时对杂草的防效。且除草剂与尿素混用有延缓除草剂药效残效期的趋势。 3.在田间小区试验中,这三种酰胺类除草剂分别和尿素混用处理对水稻的生长,株高与除草剂单独施用的处理相比表现为“前控后促”的现象,在收获时水稻的各农艺性状明显高于除草剂单独施用的处理区,其中乙草胺,丁草胺,异丙甲草胺与尿素混用比单独施用对水稻增产分别达到12.9%,11.4%,10.5%,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延缓尿素在土壤中释放时间的趋势。 4.在盆栽条件下,除草剂丁草胺、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和尿素混用处理的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和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率都要显著高于除草剂单独施用,其中氮素的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2%,6.2%,2.2%。且混用后使尿素的氮素释放较平缓,具有缓效和长效的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成海清;;除草剂的化学分类及药害补救[J];北京农业;2007年31期
2 吴晓峰;;除草剂的正确选用[J];养殖技术顾问;2011年08期
3 陈传权,俞秀英,杨国花;甘薯地应用酰胺类除草剂的除草效果[J];杂草科学;1995年01期
4 刘惠君,刘维屏;酰胺类除草剂与脲酶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华乃震;;酰胺类除草剂制剂的研发和进展[J];农药市场信息;2010年19期
6 陈国参,张玉聚,石红霞,张德胜,潘同霞,李菊梅;酰胺类除草剂的药害表现与安全应用[J];农药;2002年09期
7 刘辉,高虹,刘友香,沈国生;酰胺类除草剂对红小豆的安全性[J];农药;2003年05期
8 载言;;2011年上半年除草剂原药市场回顾[J];农药市场信息;2011年21期
9 王琪全;几种酰胺类除草剂的光降解及其致突变性[J];甘蔗糖业;1999年05期
10 韩墨;;玉米田封闭除草剂的选择[J];现代农业;2010年05期
11 吴景;柏连阳;周小毛;;酰胺类除草剂的安全剂研究进展[J];中国植保导刊;2010年02期
12 盛姣,柏连阳,刘祥英;酰胺类除草剂及其安全剂研究进展[J];江西植保;2005年04期
13 楚小强;方华;王秀国;高春明;庞国辉;虞云龙;;利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农药废水的研究[J];农药学学报;2008年04期
14 蒋仁棠;酰胺类除草剂的应用概况[J];农药科学与管理;1999年03期
15 丁丽;付颖;叶非;;酰胺类除草剂的研究和应用进展[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1年09期
16 刘惠君,詹秀明,刘维屏;四种酰胺类除草剂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05年05期
17 ;咨询服务[J];农药市场信息;2005年12期
18 周艳明;刘朋宇;忻雪;;GC-ECD法在玉米酰胺类除草剂多残留检测中的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19 马又娥;刘宝峰;;环境水中7种酰胺类和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检测方法研究[J];现代农药;2011年04期
20 王琪全,彭展雄;几种酰胺类除草剂的光降解及其致突变性[J];环境科学;199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边海涛;亚硫酸氢钠和环糊精控制酰胺类除草剂污染的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惠君;酰胺类除草剂的生物化学行为以及手性选择性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波;酰胺类除草剂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以及P450对酰胺类除草剂的降解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刘晓峰;“二段法”防除直播田杂草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3 席萌;三种酰胺类除草剂在水藻体系中的降解及脱毒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张云鹏;环境因子对酰胺类除草剂室内毒力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7年
5 许丽娟;3种植物提取物对酰胺类除草剂的解毒效果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6 肖玲;两类含多芳基氨的酰胺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周瑶敏;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大米中有机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及酰胺类除草剂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8 洪盈盈;三种土壤矿物对酰胺类除草剂及其乙基磺酸降解产物的吸附特性[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9 林玲云;过氧化物酶催化酰胺类除草剂废水中特征污染物的聚合去除[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10 童国通;氯代酰胺类除草剂丙草胺的合成技术研究与工业化设计[D];浙江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微风;酰胺类除草剂[N];河南科技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徐锐;江山股份公开增发方案终止[N];上海证券报;2009年
3 胡晓斌;我国应关注含氟除草剂研发与生产[N];中国化工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张钗;“搬出”更大更强“搬进”安全环保[N];农资导报;2009年
5 曹涤环;除草剂的化学分类及药害补救[N];中国花卉报;2003年
6 伊索;巧施除草剂妙用增效应[N];中华合作时报;2001年
7 刘京;巧施除草剂增效应[N];中华合作时报;2002年
8 余宏章;巧施除草剂 妙用增效应[N];农民日报;2001年
9 何迅;农药行业应重视应用开发[N];中华合作时报;2001年
10 上海证券 陈志斌;农药行业步入复苏上升通道[N];中国证券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