籼稻成熟胚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反义waxy基因转化籼稻的研究
【摘要】: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播种面积占全部粮食作物面积的30%,产量则占粮食总产量的40%。由于粮食的不断增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稻米的要求逐步从量的需要转向质的要求,米饭的食味品质备受关注。湖南作为我国稻米的主要产区之一,绝大部分水稻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偏高,品质较差,严重影响了稻米的出口,因此,尽快改良我省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已成为一项极其重要且十分紧迫的任务。运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转基因水稻为传统水稻育种和遗传改良开辟了新的途径。本研究以3个籼稻品种的成熟胚为材料,建立了适合于籼稻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生体系。通过对水稻愈伤组织培养过程中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的研究,优化了农杆菌遗传转化条件,并将外源蜡质反义片段和抗潮霉素抗性基因共转化湘早籼33号和01早5202愈伤组织,经过抗性筛选和植株再生,得到了既含目的基因又含标记基因的共转化植株。研究结果如下:
1.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生体系的建立。三种水稻组织培养中常用的基本培养基(MS、N_6、CC)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影响不大,但以N_6培养基上生长的愈伤组织质量较好,而CC培养上培养的愈伤组织分化率较高。在实验中,选择以N_6培养基作为籼稻愈伤组织诱导的基本培养基,而以CC培养基作为愈伤组织分化的基本培养基。2,4-D是植物组织培养中最常用的愈伤组织诱导剂,但其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在N_6基本培养基上添加1.5~2mg·L~(-1)的2,4-D能有效地诱导供试材料成熟胚愈伤组织的形成。适当浓度的6-BA(0.2~0.4mg·L~(-1))能改善愈伤组织的质量,提高其植株再生频率,但过高浓度的6-BA会对愈伤组织产生毒害作用。
2.细胞生长、分化和形态建成的方向取决于其生理和生化的变化。籼稻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在愈伤组织旺盛生长过程中,其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提高,可溶性蛋白组分电泳条带增多。愈伤组织在转入分化培养基后,蛋白合成明显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在分化培养的第6d和第12d出现峰值,而此时正是愈伤组织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的时期。这表明,蛋白质的活跃合成为器官的形态建成奠定了物质基础。愈伤组织培养过程中某些保护酶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变化反映了其细胞内自由基代谢的规律。PPO活性高低与愈伤组织褐化程度有关。POD和SOD活性的高低反映了细胞内代谢的旺盛
|
|
|
|
1 |
罗建平,吴礼福,姜绍通;怀槐愈伤组织形成与异黄酮积累[J];中国中药杂志;2003年12期 |
2 |
李香串,祁学忠;麻黄愈伤组织的诱导研究[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3 |
许鸿源,蒙爱东,李春霞,邓锡青,杨美纯,周歧伟,黄春燕,许鸿章;灵发素对三七愈伤组织发生和增殖的影响[J];中药材;2004年01期 |
4 |
曾桂萍,余显权,刘仁祥,戴保威;提高籼稻愈伤组织分化频率的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04年03期 |
5 |
王丹丹;李兴林;崔兴华;周鑫;;虎杖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白藜芦醇含量的变化[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
6 |
伍春莲;;黄芪愈伤组织的培养及其蛋白质含量的测定[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7 |
金荣;赵东利;;表油菜素内酯对苦参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J];生物技术通报;2009年S1期 |
8 |
王克臣;冷超;黄文功;李明;;黑亚14号不同类型愈伤组织结构的透射电镜观察[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9年04期 |
9 |
王克臣;冷超;黄文功;李明;;黑亚14号不同类型愈伤组织结构的透射电镜观察[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2期 |
10 |
陈美兰;叶正良;欧阳少林;林淑芳;邵爱娟;黄璐琦;;龙脑樟愈伤组织的诱导及龙脑的产生[J];中国中药杂志;2010年05期 |
11 |
曲同宝;孟繁勇;张友民;王丕武;;影响羊草愈伤组织分化因素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
12 |
高丽红;;栝楼愈伤组织的培养[J];今日科苑;2010年10期 |
13 |
胡燕梅;郭云贵;蒋细旺;余群娣;崔鹏;;蔗糖及天然有机物对银杏愈伤组织合成黄酮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0年03期 |
14 |
王和飞;梁柳;张燕;刘进平;;胆木愈伤组织与悬浮细胞培养研究[J];热带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
15 |
朱向涛;王雁;彭镇华;律春燕;郑宝强;;牡丹愈伤组织扫描电镜观察[J];林业科学研究;2011年05期 |
16 |
凌杰;宁淑香;;益母草愈伤组织分化及无性系建立的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
17 |
郭生桢,李惠芝,潘景丽;人参愈伤组织的诱导[J];西北植物研究;1982年02期 |
18 |
刘涤,迟静芬;外源环化腺一磷和几种抑制剂对烟草愈伤组织生长和分化过程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1983年03期 |
19 |
丁葆祖;柏淑华;吴逸;杨静仪;;人参愈伤组织细胞亚显微结构的研究[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83年03期 |
20 |
徐桂芳;牛玉仙;唐定台;张静兰;;四种愈伤组织中吲(口朶)乙酸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与同工酶的关系[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83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