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型与营养互作及其对猪肉质影响的研究
【摘要】:
本研究选用杜洛克、杜·长大、大·围及大围子4个品种组合,设定高、中、低三个不同营养水平,测定了生长速度、饲料转化效率、日采食量等性状;并采用通用线性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在饲养试验结束后,随机选取80头猪作屠宰测定,包括肉质及氨基酸含量测定,研究不同品种组合、不同营养水平及其工作对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的影响;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位于猪6号染色体上4个微卫星基因座遗传标记,以及CAST基因HinfⅠ,MspⅠ和RsaⅠ3个RFLP酶切位点与营养水平工作对猪肉质的遗传效应,为猪育种实践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
1.基因型与营养水平对部分胴体性状、肉质性状租氨基酸含量工作效应显著(P<0.05)。其中杜·长大×高营养水平工作可以显著地降低背膘厚和提高瘦肉率(P<0.01),但同时也显著降低肌肉水分和肌内脂肪(P<0.05):杜·长大×中营养水平显著提高屠宰率(P<0.05),但熟肉率和肌内脂肪低于其它组合;杜洛克与低营养水平工作显著提高肌肉水分和肌肉失水率(P<0.05);大·围与高、中营养水平工作组合显著提高肌肉失水率,并显著降低熟肉率和肌肉氨基酸含量;大·围×中水平显著提高胴体长和肌肉水分(P<0.05)。大·围×高水平对10种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效应显著,大·围×中水平对11种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效应显著(P<0.05或P<0.01),杜·长大×高水平对3个氨基酸的效应达到显著水平,其它工作形式的效应均不明显(P>0.05)。
2.6号染色体上的4个微卫星基因座检测仅在SW1067具有多态性,发现了5个等位基因A、B、C、D和E。结果表明,AC型×高营养水平工作能显著降低肌肉失水率;而AC型×中营养水平工作则能显著提高屠宰率、背膘厚、熟肉率和粗蛋白(P<0.05),降低滴水损失和瘦肉率(P<0.05)。
3.采用HinfⅠ,MspⅠ和RsaⅠ3个RFLP酶切位点研究CAST基因与营养水平工作对猪肉质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4个猪群在3个酶切位点均存在多态性,其中在HinfⅠ酶切位点存在一对等位基因A与B,在MspⅠ酶切位点存在一对等位基因C与D,在RsaⅠ酶切位点存在一对等位基因E与F。分析表明,AA型×高营养水平工作显著降低熟肉率、滴水损失和氨基酸总量,但与中水平工作却显著降低失水率和提高滴水损失(P<0.05)。AB型×高营养水平工作显著降低胴体长、眼肌面积和氨基酸总量,提高肌肉的滴水损失:但AB型×中营养水平工作则显著降低屠宰率、三点膘厚和熟肉率,并提高腿臀比例、瘦肉率和氨基酸总量(P<0.05)。CD型×高水平工作对所有性状的工作效应显著,CC型×中营养水平降低失水率和氨基酸总量,提高滴水损失(P<0.05)。EF型×高水平工作能对多个性状产生达到或超过群体均数的1005的效应(P<0.05),EE型×中营养水平工作显著增加三点膘厚。其它基因型与营养水平之间的工作效应不显著。
4.生长速度在不同基因型和营养水平具有显著差异(P<0.01):基因型与营养工作对猪的生长速度有一定的影响,部分工作效应显著(P<0.05)。
|
|
|
|
1 |
潘雅楠;沈永宝;尹中明;宋明;金政;;淹水胁迫对不同基因型东方杉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J];种子;2020年01期 |
2 |
李甜;覃英;廖璞;;重庆地区HBV基因型与临床特征相关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年20期 |
3 |
柴建芳;张翠绵;林景;马秀英;赵和;王海波;;小麦氮高效基因型的蛭石盒筛选[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5年04期 |
4 |
尚莉萍;;一道遗传题解题方法的课堂诊断——巧用“配子法”逆向推导亲本基因型的应用例析[J];中学生物学;2021年05期 |
5 |
封涛;;亲代配子概率在计算子代基因型概率中的应用[J];教学考试;2021年51期 |
6 |
赵秀芹;董海燕;刘志广;吕冰;蒋毅;张媛媛;李桂莲;万康林;;中国部分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分布初步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年05期 |
7 |
裴晓利;吴泽建;杨亚平;李胜;王建设;;基因型对黄瓜辐射花粉诱导单倍体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19期 |
8 |
张海清;赵家军;赵跃然;高聆;管庆波;廖琳;焦玉莲;;桥本甲状腺炎患者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型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8期 |
9 |
薛皓;王建设;柳剑丽;刘生祥;刘凡;王永健;;甜瓜不同基因型对辐射花粉诱导单倍体的影响[J];长江蔬菜;2007年06期 |
10 |
王杰;李杰;庄辉;;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研究进展[J];肝脏;2007年06期 |
11 |
Berry A.A.;Desnick R.J.;Astrin K.H. ;H.W. Lim;潘敏;;一种新基因型导致两兄弟轻度先天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症[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2006年03期 |
12 |
Méthot J.;Hamelin B.A.;Bogaty P.;P. Poirier;杜媛;;ACE-DD基因型与绝经后女性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关[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6年04期 |
13 |
陈瑞强;浅析被子植物种子结构的基因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S2期 |
14 |
杨洁,郭亚兵,骆抗先,戴琳,闫丽,侯金林;HBV基因型(A~F)多引物对PCR分型法的初步建立[J];肝脏;2001年S1期 |
15 |
赵同科,王运华;不同基因型玉米生育前期磷锌的吸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16 |
李新国;朱之悌;;用地点间遗传相关研究树木基因型×环境互作[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2年S3期 |
17 |
蔡民华,张金栋,赵银荣,曹绛雯,刘庆祝,郭平仲;基因型-环境互作对距离分析的影响初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2期 |
18 |
Д.Я.Силис
,张国平;春小麦基因型之间的竞争作用[J];麦类作物学报;1987年05期 |
19 |
黄政;李灵之;肖姗;姚栋;欧新华;;长沙市2014—2019年31株风疹病毒基因型流行特征[J];中国热带医学;2020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