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市场化程度分析和对策研究
【摘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市场化是市场机制对农业生产经营所发挥的作用持续增大,农业经济活动对市场机制的依赖程度加大和加深的演变过程。农业市场化是农业提质、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动力和战略选择,是加快农业现代化、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和难点。
农业市场化在我国有着特殊的含义和过程。首先,我国农业市场化是一个从计划向市场转轨的过程,是伴随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发展的过程;其次,我国农业市场化也是一个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
本文选择了农业劳动力市场化指数、农业资金市场化指数、农产品市场化指数和农产品价格市场化指数四个变量,通过加权平均方法估算出一个综合市场化指数。并对全国农业市场化程度比较居中的涟源市进行了测算和实证分析。接着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市场化的现状和主要制约因素,在我国,农户已经基本上成为了农业市场的主体,一些农产品的价格也基本实现了市场定价,农业市场也初具规模,农业专业化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农业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程度相对滞后,农业的发展所需的资金不足,对资本的吸引力也不够。农业生产要素的报酬明显低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优质生产要素由于寻找更高的报酬而远离农业。同时我国农业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制约。如:农业弱质性的制约,城乡二元体制的制约,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不完善的制约,市场主体经营能力的制约,资源紧缺的制约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具体从壮大农业市场主体;加快培育生产要素市场;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专业化生产;加快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加大政府对农业的保护和扶植等方面提供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