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湘南地区庭院生态农业模式的能值分析

艾美荣  
【摘要】: 目前人口的剧增,资源的衰减,环境的恶化,已成为当今农村和农业面临的三大难题。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处理好环境和资源的问题,通过发展生态农业不仅可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资源,还可以避免资源浪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湘南地区土地面积约5.71×10~4km~2,是湖南省的一个农业大区,具有发展生态农业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生产经济条件。 本文以湖南省永州市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为例,选择其中一名典型农户,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湘南地区庭院生态农业模式进行分析评价,并与普通农户的庭院常规农业模式加以比较,探讨该地区庭院土地不同利用模式下的种植系统、养殖系统的能量流动和能流机制,定量分析环境资源与生产活动的真实价值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验证该地区庭院常规农业模式与加入增益环(沼气系统)和高效生产环之后形成的庭院生态农业模式在能值投入产出方面的动态比较,为进一步推广运用该模式,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业的永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阐述了研究区庭院生态农业模式(模式Ⅰ)和庭院常规农业模式(模式Ⅱ、Ⅲ)的结构特征和进行能值分析的可行性 (2)运用能值分析理论客观度量了3种庭院农业模式的能值投入与能值产出状况,由此建立了能值指标体系,并结合能量分析指标,采用等量齐观法对3种庭院农业模式包括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在内的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庭院生态农业模式综合效益最大,自组织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强,产品安全性高,经济效益好的明显优势,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模式Ⅱ次之,模式Ⅲ的综合效益最差。 (3)对湖南省永州市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的典型农户从1999年至2007年间庭院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生态流进行了能值分析,通过计算得到一系列可反映环境和生产关系年际演化动态的能值指标,同时与其它相应系统进行比较,综合分析了永州市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农业环境资源的合理开发进程,农业生产结构、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演进趋势,为制定该区庭院生产模式和持续发展规划做了有益的探索。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长良;庭院经济理论初探[J];河北学刊;1986年05期
2 吴成顺;试论庭院经济与民族经济的发展[J];黑龙江民族丛刊;1988年01期
3 杨治国;呼市庭院经济调查[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4年04期
4 朱芳,柏华,定华;大有作为的庭院经济──苏北盐城市郊区调查[J];老区建设;1996年11期
5 周毅 ,鞠良忠 ,刘木;发展庭院经济是我区的一条致富之路[J];农民致富之友;1996年08期
6 言实;麻疃村庭院经济的调查[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1996年01期
7 惠芝涌;庭院经济:贫困山区脱贫的希望[J];四川财政;1998年03期
8 水生泉;刍议影响庭院经济发展的因素及解决的对策[J];兵团工运;2000年11期
9 陈怀远;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对金沙县农民发展庭院经济情况的调查[J];农村经济与技术;2003年05期
10 赵月红 ,解晓悦 ,成志源;大西庄村庭院经济发展研究[J];山西农经;1998年03期
11 姜永斌;论庭院经济发展的趋势[J];中国农村经济;1999年05期
12 裴瑞芬;庭院是发展农村经济大有作为的天地[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1999年02期
13 吴嵘;贵州少数民族山区庭院经济发展问题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00年01期
14 黎佳君;小天地做出大文章——一八二团工会带领群众发展庭院经济纪实[J];兵团工运;2000年02期
15 梁明科;给政策 上服务 促发展[J];中国农垦;2001年12期
16 蒲应清,李淑谦;兴蚕桑文化 创两个文明——鸳溪镇发展蚕桑型庭院经济纪实[J];四川蚕业;2001年04期
17 彭珂珊;庭院经济是我国21世纪农民增收的新亮点[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8 彭珂珊;庭院经济是农民增收的新亮点[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3年05期
19 ;强领导 给政策 抓典型 重科技——一八七团庭院经济发展情况[J];兵团工运;2004年08期
20 林金树;;优化生态环境 发展庭院经济[J];福建农业;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祖龙;;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芮家营村委会生态农业建设调查[A];银龄睿智——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论文选编[C];2006年
2 韩颖;;鞍山地区生态农业发展对策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3 张文庆;;生态经济理论是生态农业建设的理论基础[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丁训梅;;关于修文县推进生态农业建设的几点思考[A];贵州发展生态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宗义湘;李先德;;发展生态农业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丽水市生态农业建设案例研究[A];促进农民增收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坤;;赫章县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的调查与建议[A];贵州发展生态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毕庆林;;安泽县应把生态农业建设提高到战略地位[A];山西省第七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8 陈鸣富;;发展生态农业 构建和谐社会——夷陵区梅子垭村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生态农业的调查报告[A];沼气产业化发展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5年
9 王元仲;滕瑞旗;;河北省生态农业建设实践与研究[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朱海平;;关于区域性生态农业建设管理问题的探讨[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荣荣;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取向与生态建设的跃迁[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2 李金才;生态农业标准体系与典型模式技术标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3 丁毓良;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及效益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4 刘玉振;农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与模式构建[D];河南大学;2007年
5 朱文玉;我国生态农业政策和法律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6 陈钦华;湘西山区生态农村建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7 邵立民;我国绿色农业与绿色食品战略选择及对策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2年
8 翟勇;中国生态农业理论与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9 郑军;生态农业集群理论与区域实践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10 姜曙千;湘西北岩溶山区降水资源有效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美荣;湘南地区庭院生态农业模式的能值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2 李静静;四川省生态农业建设的绩效评价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3 韦金君;生态农业建设中科技要素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4 陈家伟;四川省生态农业建设中利益主体行为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5 高扬;榆林市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6 郭新海;山东省汶上县县域生态农业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7 周衍庆;博兴县生态农业建设的模式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黄方伟;循环经济模式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9 王光忠;论我国生态农业法制建设[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兮婷;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生态农业建设[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信;东海新型农家庭院成“聚宝盆”[N];江苏科技报;2010年
2 记者 缪英 见习记者 王泽江;树苗种植[N];拉萨晚报;2011年
3 陈伯松;开发庭院经济大有可为[N];山西科技报;2004年
4 廖明 龚卫 邓军云;铜鼓庭院经济枝繁叶茂[N];宜春日报;2006年
5 刘秋菊;荣兴镇庭院经济促农民增收[N];盘锦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李新安;蒜香葱绿拓宽致富路[N];伊犁日报(汉);2010年
7 记者 王珊;拉萨市加大投入推进庭院经济建设[N];西藏日报(汉);2011年
8 本报记者 王晓飞 黑艳楠;庭院经济与村容整洁矛盾待解[N];大连日报;2006年
9 邓好鸽;铜鼓县庭院经济鼓起农民腰包[N];光华时报;2006年
10 张成亮;泌阳:庭院经济唱大戏[N];驻马店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