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的异常入侵检测研究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利用广泛开放的网络环境进行全球通信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网络在提供开放和共享资源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安全风险。曾经作为最主要的安全防范手段的防火墙,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网络安全的需求,网络用户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安全问题,网络入侵已经成为计算机安全和网络安全的最大威胁。入侵检测作为一种主动防御技术,弥补了传统安全技术的不足。
针对入侵检测在当今网络安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将粒子群优化算法和支持向量机引入到入侵检测系统中,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的入侵检测设计方案。支持向量机是近两年研究较热的比较新颖的软测量技术之一,将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应用到入侵检测中,可以保证在先验知识不足的情况下,支持向量机分类器仍有较好的分类正确率,从而使整个入侵检测系统具有较好的检测性能。支持向量机的参数选择决定了其学习性能和泛化能力,由于在参数的选择范围内可选择的数量是无穷的,在多个参数中盲目搜索最优参数是需要极大的时间代价,并且很难逼近最优。考虑到支持向量机模型性能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参数(C、σ)的取值情况,特别是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本文研究采用粒子群算法实现对参数(C、σ)的同时寻优。粒子群优化算法来源于对鸟群觅食行为的研究,是一种生物进化算法,原理简单易于实现,对处理高维优化问题也有较强的优势。分析比对实验表明,采用粒子群算法可以同时寻到(C、σ)的最优值,以此最优参数建立的系统有效地减少报警数量,降低误报、漏报率,从而提高了报警的有效性。
本文研究了粒子群优化算法、支持向量机理论和入侵检测理论,在此基础上作了如下工作:
(1)阐述了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本原理,并根据惯性权重的不同而做了一个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对比实验。
(2)对支持向量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支持向量机的推广能力的好坏,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参数的选择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寻找最优的支持向量机参数对(C、σ)。
(3)使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实现对支持向量机的参数对(C、σ)的同时寻优。通过仿真表明,粒子群优化算法对于选取支持向量机参数是一种的有效方法,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
|
|
|
1 |
张琨;曹宏鑫;严悍;刘凤玉;;支持向量机在网络异常入侵检测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年05期 |
2 |
李冬萍;;基于混沌粒子群优化的SVM分类器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0年04期 |
3 |
田盛丰,黄厚宽;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数据库学习算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0年01期 |
4 |
张铃;支持向量机理论与基于规划的神经网络学习算法[J];计算机学报;2001年02期 |
5 |
阎辉,张学工,李衍达;支持向量机与最小二乘法的关系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9期 |
6 |
朱国强,刘士荣,俞金寿;支持向量机及其在函数逼近中的应用[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
7 |
侯风雷,王炳锡;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说话人辨认研究[J];通信学报;2002年06期 |
8 |
马永军,方凯,刘暾东,方廷健;基于支持向量机和方差的管道内表面粗糙度等级识别[J];信息与控制;2002年05期 |
9 |
吴飞,庄越挺,潘云鹤;基于增量学习支持向量机的音频例子识别与检索[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3年07期 |
10 |
孙延风,梁艳春;支持向量机的数据依赖型核函数改进算法[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3年03期 |
11 |
朱永生,张优云;支持向量机分类器中几个问题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年13期 |
12 |
朱家元,吴伟,张恒喜,董彦非;一种新型的多元分类支持向量机[J];计算机工程;2003年17期 |
13 |
周志明,陈敏;支持向量机的人脸识别方法[J];咸宁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14 |
赵洪波;赵丽红;;支持向量机学习算法—序列最小优化(SMO)[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15 |
吴成东,杜崇峰,杨丽英;基于误差修正码的支持向量机大类别分类方法[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16 |
张健,李艳,朱学峰,黄道平,史步海;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蒸煮过程卡伯值软测量[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4年02期 |
17 |
张辉,张浩,陆剑峰;SVM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2004年06期 |
18 |
樊可清,倪一清,高赞明;基于频域系统辨识和支持向量机的桥梁状态监测方法[J];工程力学;2004年05期 |
19 |
吴静,周建国,晏蒲柳;支持向量机在网络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4年22期 |
20 |
李忠伟,张健沛,杨静,张福顺;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虚拟企业伙伴选择方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