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哺乳期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昼间行为节律及时间分配研究

刘飞  
【摘要】:本项研究观察并探讨了哺乳期海南坡鹿的昼间行为节律。行为学观察于2007年10月至2008年4月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文昌保护站(19°49′N,110°55′E)进行,采用随意取样法、扫描取样法和焦点动物取样法逐日观察了坡鹿的摄食、反刍、休息、移动、站立、警戒和其它7个类型的昼间行为。研究结论可作为海南坡鹿的保护和科学管理重要的参考资料。主要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哺乳期幼体行为发育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月龄),第二阶段(2-4月龄),第三阶段(5-6月龄),利用非参数估计Kruskal-Wallis H test统计检验表明: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幼体摄食行为差异极显著(χ2=13.893,P=0.001),休息行为差异极显著(χ2=12.695,P=0.002);反刍行为差异显著(χ2=7.045,P=0.030);运动行为差异不显著(χ2=1.528,P=0.466),站立行为差异不显著(χ2=4.442,P=0.110),警戒行为差异不显著(χ2=3.180,P=0.204),其它行为差异不显著(χ2=5.462,P=0.065)。昼间行为时间分配与月龄相关性分析表明:摄食(r=0.964,n=6,P=0.002)、反刍(r=0.977,n=6,P=0.001)呈极显著正相关;休息(r=-0.938,n=6,P=0.006)、其它(r=-0.949,n=6,P=0.004)行为的时间分配与月龄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运动(r=-0.382,n=6,P=0.445)、(r=-0.666,n=6,P=0.149)、站立(r=-0.429,n=6,P=0.397)、警戒(r=-0.666,n=6,P=0.149)的时间分配与月龄之间不相关。 (2)哺乳期海南坡鹿按性别、年龄分为4组:成年雌体、成年雄体、亚成体、幼体,结果表明,幼体有两个摄食高峰,分别出现于9:00-10:00,16:00-18:00;亚成体与成年雌体有相同的3个摄食高峰,分别出现于9:00-10:00,11:00-12:00和16:00-18:00;成年雌体有4个摄食高峰,分别出现于上午9:00-10:00,11:00-12:00,14:00-15:00和下午16:00-18:00。4组坡鹿的反刍高峰一致,出现在9:00-10:00,13:00-14:00;4组坡鹿的休息高峰一致,出现在8:00-9:00,15:00-16:00;4组坡鹿的运动、站立、警戒行为具有类似的活动节律,没有明显的活动高峰。 (3)利用非参数估计Mann-Whitney U test统计检验表明,成年雌性与雄性昼间休息差异极显著(Z=-2.428,P=0.015),警戒行为差异极显著(Z=-2.774,P=0.006),其它行为(Z=-4.990,P=0.000)差异极显著;反刍行为差异显著(Z=-2.119,P=0.034);摄食行为差异不显著(Z=-0.366,P=0.714),运动行为差异不显著(Z=-1.488,P=0.137),站立行为(Z=-1.445,P=0.148)差异不显著。 (4)利用非参数估计Kruskal-Wallis H test统计检验表明,不同年龄间的海南坡鹿:成体、亚成体与幼体摄食行为差异极显著(χ2=10.761,P=0.005),休息行为差异极显著(χ2=16.984,P=0.000),其它行为差异显著(χ2=7.213,P=0.027);反刍行为差异不显著(χ2=5.700,P=0.058),运动行为差异不显著(χ2=0.295,P=0.863),站立行为差异不显著(χ2=1.872,P=0.392),警戒行为差异不显著(χ2=3.035,P=0.219)。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陈;周立志;朱文中;侯银续;;越冬地东方白鹳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J];动物学报;2007年02期
2 王贵林;尹华宝;余冠军;武梅梅;;成年黄山短尾猴春季昼间行为时间分配[J];野生动物;2008年01期
3 谢志刚;楮可龙;蒋文忠;徐循;谢一民;裴恩乐;袁晓;徐宏发;;圈养条件下狗獾的夜活动节律及时间分配[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4 张明海;张常智;刘丹;;半散放东北虎产仔行为的初步观察[J];兽类学报;2006年03期
5 周岐海;黄乘明;李友邦;;黑叶猴活动时间季节性变化[J];动物学杂志;2007年01期
6 毕俊怀;胡德夫;丁英;司晓艳;蒋志刚;;蒙古野驴昼间行为的时间分配[J];动物学杂志;2007年04期
7 张兴勇;吴建普;周伟;蔺汝涛;李家鸿;;云南高黎贡山赧亢白眉长臂猿春季食谱及活动时间分配初探[J];四川动物;2008年02期
8 韩宗先;;金佛山黑叶猴冬季的日活动时间分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9 韩宗先;胡锦矗;;金佛山黑叶猴春季活动节律和日活动时间分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刘国库;周材权;杨志松;龙帅;潘立;王维奎;游于群;曾国伟;耿山山;;竹巴笼矮岩羊昼间行为节律和时间分配[J];生态学报;2011年04期
11 王楠,贾非,郑光美;白马鸡配对期两性行为的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12 孔德军;杨晓君;钟兴耀;道美标;朱勇;;云南大山包黑颈鹤日间越冬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J];动物学研究;2008年02期
13 韩宗先;王维;谢樟桂;马建伦;陈春;;金佛山自然保护区黑叶猴个体行为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14 龚鹏博;刘全生;冯志勇;秦姣;陈琴;姚丹丹;黄小丽;高志祥;;高纤维食物对板齿鼠行为时间分配的影响[J];动物学研究;2011年02期
15 兰存子;刘旭;刁丽丽;刘振生;张明明;;圈养条件下小熊猫指名亚种旱季的活动规律[J];野生动物;2011年04期
16 田秀华,粟海军,马建章;人工饲养丹顶鹤繁殖季节行为的时间分配[J];生态学杂志;2005年04期
17 徐峰;马鸣;吴逸群;;新疆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冬季北山羊昼间活动节律与时间分配[J];动物学杂志;2006年06期
18 贾志云;;发情期及其后的麇鹿活动时间分配及社群行为的比较研究[J];生态学杂志;1996年03期
19 杜卫国,盛和林;圈养林麝幼仔的时间分配和行为发育[J];兽类学报;1997年04期
20 张堰铭,张知彬,魏万红,曹伊凡;高原鼠兔领域行为时间分配格局及其对风险环境适应的探讨[J];兽类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延龄;曾治高;;保护区在濒危物种保护中的关键作用——以海南坡鹿为例[A];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Ⅵ—第六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飞;;海南坡鹿春季昼间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A];第五届广东、湖南、江西、湖北四省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黎大勇;任宝平;李保国;和鑫明;李明;;响古箐超大滇金丝猴群的日活动时间分配研究[A];第七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宋延龄;曾治高;;海南坡鹿雌鹿的繁殖特征[A];野生动物生态与管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陈亚飞;周春;李梅;;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课后时间分配情况的关系研究[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韦中超;王发强;梁瑞生;;双语教学中两种语言时间分配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田秀华;石全华;何相宝;陈灏;;笼养东方白鹳(Cionia boyciana)室外越冬行为的初步研究[A];第八届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全国代表大会暨第六届海峡两岸鸟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薛程;肖宇;徐宏发;;圈养林麝春季昼夜活动规律和时间分配[A];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第三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周天林;韩芬茹;;笼养勺鸡非繁殖季节的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A];第八届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全国代表大会暨第六届海峡两岸鸟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田秀华;张冬冬;石全华;;东方白鹳(Cionia boyciana)雏鸟行为的初步研究[A];第八届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全国代表大会暨第六届海峡两岸鸟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圻;草本和灌木类饲草的营养价值与海南坡鹿对饲草选择性的关系[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2 毕俊怀;我国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 hemionus)资源现状及其若干生态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3 崔多英;贺兰山岩羊(Pseudois nayaur)的家域、活动规律和采食生态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黄乘明;白头叶猴(Presbytis leucocephalus)对栖息地选择利用与觅食生物学[D];北京师范大学;1998年
5 刘振生;岩羊(Pseudois nayaur)生态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吕九全;秦岭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的社群结构及其日活动规律[D];西北大学;2007年
7 黎大勇;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响古箐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活动时间分配、夜宿行为和食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石红梅;已婚女性的时间配置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9 王晓明;半散养东北虎繁殖行为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10 康蔼黎;半散养条件下塞加羚羊(Saiga Tatarica)在主要繁殖季节的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飞;哺乳期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昼间行为节律及时间分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王丽冰;野放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的行为格局与生境评价[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雪蔓;两种笼养灵长类动物的日活动时间分配及其社会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蒙以航;海南坡鹿的活动时间分配及其活动预算假说的验证[D];海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董德;海南坡鹿退化栖息地改造方法的初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6 楼暨康;海南坡鹿Ⅱ类MHC基因cDNA的分离[D];浙江大学;2012年
7 宋木子;任务目标对学习时间分配的影响:两目标下议程的构建[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8 郜青云;豫中农民时间分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海德;项目难度与分值对学习时间分配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建红;学习材料的难度和分值对大学生学习时间分配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振君 卞王玉珏 陈招万;22头海南坡鹿野放猴猕岭[N];海南日报;2004年
2 梁振君;224只海南坡鹿迁出大田[N];海南日报;2005年
3 王雪;海南坡鹿增至1000多头[N];中国绿色时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范南虹;海南坡鹿:从濒危到新生[N];海南日报;2009年
5 王雪;海南坡鹿首次野放[N];中国绿色时报;2003年
6 记者 陈祖洪 海南日报记者 侯小健;海南坡鹿艰难“爬坡”[N];中国环境报;2000年
7 记者 梁振君;海南坡鹿只活十余年[N];海南日报;2005年
8 陈超 梁振君;海南坡鹿突破1600头[N];海南日报;2006年
9 邓建华范南虹;海南坡鹿增至1785头[N];海南日报;2007年
10 梁振君 吉进宁 卞王玉珏;海南坡鹿增至1000多头[N];海南日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