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昼间行为节律及时间分配研究
【摘要】:本项研究观察并探讨了哺乳期海南坡鹿的昼间行为节律。行为学观察于2007年10月至2008年4月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文昌保护站(19°49′N,110°55′E)进行,采用随意取样法、扫描取样法和焦点动物取样法逐日观察了坡鹿的摄食、反刍、休息、移动、站立、警戒和其它7个类型的昼间行为。研究结论可作为海南坡鹿的保护和科学管理重要的参考资料。主要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哺乳期幼体行为发育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月龄),第二阶段(2-4月龄),第三阶段(5-6月龄),利用非参数估计Kruskal-Wallis H test统计检验表明: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幼体摄食行为差异极显著(χ2=13.893,P=0.001),休息行为差异极显著(χ2=12.695,P=0.002);反刍行为差异显著(χ2=7.045,P=0.030);运动行为差异不显著(χ2=1.528,P=0.466),站立行为差异不显著(χ2=4.442,P=0.110),警戒行为差异不显著(χ2=3.180,P=0.204),其它行为差异不显著(χ2=5.462,P=0.065)。昼间行为时间分配与月龄相关性分析表明:摄食(r=0.964,n=6,P=0.002)、反刍(r=0.977,n=6,P=0.001)呈极显著正相关;休息(r=-0.938,n=6,P=0.006)、其它(r=-0.949,n=6,P=0.004)行为的时间分配与月龄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运动(r=-0.382,n=6,P=0.445)、(r=-0.666,n=6,P=0.149)、站立(r=-0.429,n=6,P=0.397)、警戒(r=-0.666,n=6,P=0.149)的时间分配与月龄之间不相关。
(2)哺乳期海南坡鹿按性别、年龄分为4组:成年雌体、成年雄体、亚成体、幼体,结果表明,幼体有两个摄食高峰,分别出现于9:00-10:00,16:00-18:00;亚成体与成年雌体有相同的3个摄食高峰,分别出现于9:00-10:00,11:00-12:00和16:00-18:00;成年雌体有4个摄食高峰,分别出现于上午9:00-10:00,11:00-12:00,14:00-15:00和下午16:00-18:00。4组坡鹿的反刍高峰一致,出现在9:00-10:00,13:00-14:00;4组坡鹿的休息高峰一致,出现在8:00-9:00,15:00-16:00;4组坡鹿的运动、站立、警戒行为具有类似的活动节律,没有明显的活动高峰。
(3)利用非参数估计Mann-Whitney U test统计检验表明,成年雌性与雄性昼间休息差异极显著(Z=-2.428,P=0.015),警戒行为差异极显著(Z=-2.774,P=0.006),其它行为(Z=-4.990,P=0.000)差异极显著;反刍行为差异显著(Z=-2.119,P=0.034);摄食行为差异不显著(Z=-0.366,P=0.714),运动行为差异不显著(Z=-1.488,P=0.137),站立行为(Z=-1.445,P=0.148)差异不显著。
(4)利用非参数估计Kruskal-Wallis H test统计检验表明,不同年龄间的海南坡鹿:成体、亚成体与幼体摄食行为差异极显著(χ2=10.761,P=0.005),休息行为差异极显著(χ2=16.984,P=0.000),其它行为差异显著(χ2=7.213,P=0.027);反刍行为差异不显著(χ2=5.700,P=0.058),运动行为差异不显著(χ2=0.295,P=0.863),站立行为差异不显著(χ2=1.872,P=0.392),警戒行为差异不显著(χ2=3.035,P=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