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桤木采穗圃建立与苗木快繁技术研究
【摘要】:本论文开展了台湾桤木无性系采穗圃建立与苗木快繁技术研究,研究了台湾桤木采穗圃无性系植株穗条萌芽数与无性系及经营管理技术如栽植密度、定干高度、修枝、施肥等的关系;以及台湾桤木扦插繁殖生根率与植株不同年龄、不同无性系、不同扦插时间、不同扦插基质、枝条不同处理等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穗圃无性系植株的萌芽数主要取决于无性系遗传特性和栽植密度,同时与无性系植株定干高度、修枝、施肥等密切相关。建立台湾桤木无性系采穗圃,选择综合性状优良的无性系是关键。栽植密度以株行距1m×2m为宜,无性系植株定干高度以90cm为宜。台湾桤木插条扦插生根有皮部生根和愈伤组织生根两种生根类型,但以皮部生根类型为主,少数无性系则属两种生根混合类型。台湾桤木成年树和幼年树基部插条生根能力均存在较大变异性,其幼年树比成年树有更大的变异性。台湾桤木植株不同年龄其枝条扦插生根率有显著差异,植株4a生后其扦插生根率显著降低。不同无性系其扦插生根率有显著差异,筛选出了扦插生根率达80%以上的无性系15个。不同扦插时间对其扦插生根率有显著影响,以9月上旬扦插生根率最高。不同扦插基质其扦插生根率有显著差异,以黄心土和泥炭加珍珠岩为佳。穗条带顶芽或带1-2片叶可显著提高穗条生根率。GGR生根剂不同浓度处理后的穗条其生根率有显著差异,以300mg/L浓度处理穗条切口为好。对台湾桤木无性系扦插繁殖育苗苗木地径生长、苗高生长、株行距(单位面积株数)等情况进行了相关性研究,建立了单位面积苗木株数与苗高生长、地径生长的数学模型。
|
|
|
|
1 |
蒋茂江;;杨树新品系采穗圃实施技术[J];湖北林业科技;1991年04期 |
2 |
吴火和;杉木无性系育种的初步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1995年S1期 |
3 |
潘健;程家寿;;湿地松采穗圃及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J];安徽林业科技;1997年01期 |
4 |
郭宏玲;;应用新疆杨建立优良采穗圃的关键技术措施[J];宁夏农林科技;2006年06期 |
5 |
孙广义;王明春;逄宏扬;李雪;李红莉;杨艳超;;东北红豆杉良种采穗圃建设技术的研究[J];林业勘查设计;2009年04期 |
6 |
;建立杨树良种采穗圃的方法[J];新疆林业;1978年02期 |
7 |
;油茶采穗圃营建技术和嫁接换冠试验初报[J];广西林业科学;1980年03期 |
8 |
李莲芳,尹嘉庆,王达明,周云,邵金平,汪福斌,董福美,杨军,李守玉,张廷俊,李宏;云南红豆杉采穗圃营建技术[J];云南林业科技;1998年04期 |
9 |
何小勇,谢建秋;石榴硬枝扦插技术[J];浙江林业科技;1999年06期 |
10 |
吴南生,揭二龙;银杏采穗圃的田间管理技术[J];江西园艺;2001年05期 |
11 |
万小金;吴晓明;程小东;;香榧采穗圃营建技术[J];江西林业科技;2006年03期 |
12 |
陈帅飞;谢耀坚;彭彦;;水培法构建桉树采穗圃之构思[J];桉树科技;2006年01期 |
13 |
雷康;;美国黑核桃采穗圃建立技术[J];山西林业;2007年04期 |
14 |
耿劲良;;采穗圃杨树黄叶病发生与防治[J];河北林业;2007年02期 |
15 |
雷康;;美国黑核桃采穗圃建立技术[J];湖南林业;2008年02期 |
16 |
白连波;田晓英;韩永富;;杨树采穗圃类型的选择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
17 |
闫双虎;;沙棘采穗圃的创建技术[J];林业科技;2009年02期 |
18 |
周存秀;;砂地柏采穗圃营建管理技术试验[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
19 |
欧克立;陈真权;奚如春;丁锐;高雪;;油茶大树嫁接采穗圃营建技术[J];广东林业科技;2010年05期 |
20 |
张金山;建立杨树良种采穗圃、种苗圃的技术措施[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8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