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福建柏地理种源试验及培育技术研究

林峰  
【摘要】:本研究课题来源于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优质工业用材林培育与高效利用技术》子专题《优质建材用材林定向培育和高效利用技术研究》(编号96-011-03-03-02):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编号 2002BA51580104)。湖南省福建柏攻关协作组按照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子专题合同书的要求,先后开展了地理种源调查与收集、育苗技术试验与种源苗期选择、种源及家系试验林营建与幼林期选择、子代林营建、混交示范林营建及育林技术等多项研究。收集地理种源基本上包括福建柏全分布区,包括贵州、云南、广西、广东、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八省21个地点。在湖南开展福建柏地理种源试验属首次,主要从苗期、幼林期性状表现入手,研究福建柏种源的地理变异,开展福建柏优良种源选择,并在种源基础上进行林分选择、单株选择。为遗传改良和良种选育奠定基础。通过容器、全光圃地、遮荫圃地等不同育苗方式试验,发现用不同方式培育的一年生福建柏苗其苗高、地径、侧根数、干鲜重等主要生物量指标差异显著,总结出一套适宜推广应用的全光圃地与遮荫圃地相结合的丰产育苗技术。通过混交林营林技术的研究,使福建柏优良种源和家系科学地用于林区树种结构调整及商品林基地建设。收集优树材料31份,建立收集圃0.27hm~2,为今后湖南建立福建柏种子园积累了一定经验。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郑仁华;幼龄福建柏种源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和种源选择[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2 郑仁华,杨宗武,梁鸿焱木,肖祥希,黎维英;福建柏地理种源苗期试验的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曾志光,肖复明,王城辉,余林根,蔡同想;福建柏种源试验苗期选择初报[J];江西林业科技;1998年04期
4 廖纯茂,李明贵,何晓红,李正甫;福建柏种源试验苗期选择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1998年03期
5 李晓储,黄利斌,施士争,杨宗武,王伟,陈志银;福建柏引种苗期研究初报[J];江苏林业科技;1999年03期
6 金崇华,章伟成,冯宝贤,王宝女,周国模;湿地松马尾松和福建柏混交试验[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7 庄晨辉;福建柏气候学的研究与产区区划[J];林业资源管理;1996年05期
8 邹双全,张春能,郑燕明,杨玉盛;檫树林下福建柏的生长规律[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9 张学武;福建柏幼林施肥试验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10 侯伯鑫;杨国东;余格非;陈昌怀;邵志新;;福建柏圃地育苗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6年12期
11 肖祥希,杨宗武,叶忠华,卓开发,陈春成,陈彩玲;福建柏与杉木、马尾松人工林木材材性比较分析[J];林业科技通讯;2000年02期
12 侯伯鑫,林峰,余格非,程政红,张新华,陶申绵;福建柏开花与结实规律的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05年01期
13 任荣荣;;都龎岺的福建柏林[J];生命世界;1983年05期
14 余泽平;龚彬;;生长在威信县的福建柏[J];云南林业;1988年06期
15 陈金海;福建柏檫木混交林土壤肥力的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03年04期
16 彭玉忠,李树龙,陈开桂,廖治亚,熊健云,聂年兵,聂兰田,盘桂元;福建柏全光圃地育苗技术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1999年02期
17 何开跃,李晓储,黄利斌,杨宗武,孙玉珍;冷冻胁迫对福建柏苗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J];江苏林业科技;2000年06期
18 许信玲;沿海贫瘠山地福建柏火力楠混交林效益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物科学版);2002年02期
19 林峰,侯伯鑫,杨宗武,郑仁华,曾志光;福建柏属的起源与分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20 肖祥希;修枝对福建柏林分生长及无节材形成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鸿有;支济伟;;檫树幼林性状变异的初步分析[A];全国林木遗传育种第五次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1986年
2 田志和;刘恩祥;阎士良;刘春文;王帮福;;白榆种源试验研究报告[A];全国林木遗传育种第五次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1986年
3 翟新翠;梁机;项东云;;大花序桉人工林遗传改良及栽培利用的研究进展[A];第三届南方林木育种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梁一池;邢建宏;刘希华;;25年生马尾松种源遗传变异及选择研究[A];第三届南方林木育种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张露;陶丹;胡松竹;付方林;雷先高;袁生贵;;江西毛红椿种源苗期试验[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陶宏;郭仲英;;落叶松地理种源试验苗期研究[A];全国林木遗传育种第五次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1986年
7 卢立华;黎明;;西南桦的生态特性和种源试验[A];持续发展,再创辉煌——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第五届年会文集[C];2002年
8 哀建国;丁炳扬;;凤阳山自然保护区福建柏群落生物多样性研究[A];浙江省第二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全国侧柏种源试验协作组;沈熙环;陈晓阳;;全国侧柏种源试验苗期生长和越冬性状变异的研究[A];全国林木遗传育种第五次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1986年
10 童再康;张俊红;黄华宏;徐金良;朱玉球;高燕会;;光皮桦种源、家系二层次变异与遗传研究[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林峰;福建柏地理种源试验及培育技术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2 谷俊涛;中国刺槐次生种源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3 姚小华;樟树遗传变异与选择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2年
4 王军辉;桤木遗传变异与选择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0年
5 林淑伟;珍贵树种针叶分解对外源物质的响应及其机制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6 陈国波;基因互作探测的统计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仲崇禄;木麻黄遗传变异规律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0年
8 那冬晨;兴安落叶松地理种源遗传多样性与利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雄;厚英相思良种选育与应用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2 董林水;福建柏苗期营养诊断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2年
3 陈银秀;福建柏人工林凋落物特性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2年
4 吴为群;欧美10种珍贵树种引种驯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5 应叶青;喜树种源试验与叶用园营建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6 杨传强;侧柏种源的地理变异与选择及其子代的遗传变异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7 孟少童;铅笔柏种源引进及栽培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8 李志新;大青杨优良种源和无性系初选及诱变子代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9 刘宝;珍贵树种闽楠栽培特性与人工林经营效果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10 陈丽华;乌药块根发育机理及其遗传背景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印棟种源试验与栽培[N];中国绿色时报;2000年
2 ;福建柏的种植技术(上)[N];福建科技报;2006年
3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研究员 吴际友;福建柏嫩枝扦插育苗[N];湖南科技报;2010年
4 ;福建柏的种植技术(下)[N];福建科技报;2006年
5 柏斌;杜鹃因你更娇艳[N];中国花卉报;2004年
6 陆春旺胡荣丽 李秀春;我省膏桐种植面积居全国首位[N];云南日报;2008年
7 祁万宜;三峡新添速生树种欧洲云杉[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陈景军;“双百”计划提升对接实效[N];闽北日报;2009年
9 曹湘黔;川南古镇福宝镇[N];自贡日报;2007年
10 刘辉;福建建成全国优良种质资源基因库[N];农民日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