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263的视频编码的研究及软件编码实现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事业迅猛发展,传统的表达方式和信息传输方式早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社会需求。网络视频会议和可视电话等一系列新的多媒体技术应运而生,通过无线和互联网来传输视频信息是视频通信发展的趋势。但是由于有限的带宽和恶劣的通信环境,对极低码率视频编码技术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本文系统的总结了低码率视频编码研究近几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着重讨论了低码率视频压缩的原理和方法,尤其对基于H.263编码标准的视频编码的方法和过程做了较深入的研究。由于视频通信中的数据量大,较小的延时是视频通信中最基本的要求,高效快速的视频压缩技术就成为视频传输的关键。根据这些关键问题,因此,本文对H.263算法中主要耗时模块——运动估计和预测模块、DCT模块进行了较深刻的研究。本文在着重分析了各种块匹配搜索算法的情况下,在软件实验系统中采用钻石搜索算法,并根据钻石搜索算法的不足,给出了相应较具体的改进。在不影响视频质量的前提下,针对运动估计模块的搜索时间较长,在软件实验系统中采用了块搜索点的预测的方法。对运算量较大的DCT模块,采用了预判零技术。本文中,为了提高压缩的速率,本文运用了MMX技术,实施了编码的优化,节约了大量的压缩时间,进一步提高了编码速度。最后,在综合了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实现了H.263视频编译码软件的实验系统。
|
|
|
|
1 |
郭晓强
,寇珂丹
,全子一;低码率视频压缩编码标准的发展[J];通信世界;2002年31期 |
2 |
沈浩;邓晓军;;低码率视频压缩编码的研究及实现[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
3 |
刘云,苏又平,李凤起;一种新的基于H.263图象压缩协议的数码率控制策略[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
4 |
汪礼勇
,裘正定
,姜海东;图像压缩码国际标准化的发展(二)[J];信息系统工程;1999年01期 |
5 |
刘玉珍,王玉洁,杨会玉;甚低码率视频信号压缩编码技术[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
6 |
杨娟,张雯;网络视频监控[J];北京广播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7 |
王建颖;略论甚低码率视频压缩编码标准H.263[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
8 |
汤家骏,杨晓萍,陈健;用TMS320C6201实现H.263编解码器[J];电子技术;2000年06期 |
9 |
曹宁,吴敏;一种基于DCT的频域运动估值算法[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2年02期 |
10 |
曹宁,吴敏;基于DCT的频域块匹配法及其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0年11期 |
11 |
姚志恒,田栋,沈兰荪;基于H.263的实时视频编码技术研究[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2年03期 |
12 |
闫朝敏,曹宁,赵立娟;在H.323会议系统中嵌入高效的视频压缩协议H.263[J];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03年04期 |
13 |
刘涛,杨玉森,朱秀昌;视频编码标准H.263中的帧间预测技术[J];通信世界;1998年08期 |
14 |
朱永松,国澄明,刘开华,赵宇航;基于TMS320C80 DSP的H.263编解码系统[J];信号处理;2001年05期 |
15 |
胡琳蓉,朱秀昌;一种适用于H.263的运动估计搜索算法[J];通信学报;2000年06期 |
16 |
张学武,胡井军,朱晓虎;基于电话网的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工程;2003年10期 |
17 |
王正勇,李永合;MPEG-4与H.263视频编码性能比较[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
18 |
马兴,李卫民;基于FPGA与DSP的H.263硬件电路设计[J];现代有线传输;2002年04期 |
19 |
朱飞,吴裕斌,曹丹华;在TMS320C6711 DSP上实现H.263视频编码器的EDMA数据存取策略[J];电子技术应用;2005年03期 |
20 |
王敏越;孙光民;吴强;辛颖;;基于ADSP-BF561的H.263编解码器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3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