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甜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NF-κB、TNF-α、IL-1β、IL-6、ICAM-1的影响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应用甘草甜素后其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白介素- 6、核转录因子-κB、肠粘膜ICAM-1的动态变化,探讨甘草甜素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150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体重160-200g,随机(随机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组)、重症急性胰腺炎(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甘草甜素治疗组(GL组),每组50只。每组10只,检测72h内的生存时间,P组和GL组采用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下逆行胰胆管穿刺泵推5%牛磺胆酸钠建立SAP模型。GL组大鼠在术后腹腔内注射甘草甜素(100mg/kg)。分别于术后3h、6h、12h、24h四个时间点采用腹主动脉放血法将大鼠分批处死(每组10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淀粉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清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的水平;取胰腺组织免疫组化检测胰腺组织NF-κBp65活性,同时进行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的测定,取回肠组织免疫组化检测回肠黏膜ICAM-1的表达,同时进行回肠黏膜组织病理学评分的测定,并观察甘草甜素预处理后上述各指标的变化。应用SPSS16.0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主要统计指标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各统计数据均以( X±s)表示;多组均数间的比较采用one-wayANOVA检验,多组均数间的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T3法, 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大鼠生存时间GL组与P组相比,GL组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2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清血淀粉、TNF-α、IL-1β、IL-6含量变化:与S组相比,P组、GL组各时间点均明显升高(P0.005),P组与GL组相比,GL组低于同时间点P组,但TNF-α、IL-1β在3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280、P=0.350 (P0.05),血淀粉、IL-6在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23、P=0.024 (P0.05)但在6h、12h、18h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6h分别:P=0.019、P=0.012、P=0.022、P=0.018 (P0.05).12h分别为:P=0.027、P=0.024、P=0.015、P=0.013 (P0.05),24h分别为:P=0.027、P=0.025、P=0.032、P=0.015 (P0.05)。
(2)胰腺组织、肠粘膜病理学评分:与S组相比,P组、GL组各时间点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相比,GL组低于同时间点P组,在3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261、P=0.378(P0.05)但在6h、12h、18h有显著性差异,胰腺组织病理比较,分别为6h:P=0.025、12h:P=0.021、24h:P=0.019(P0.05)肠粘膜组织病理比较,分别为6h:P=0.032、12h:P=0.022、24h:P=0.017(P0.05)。
(3)胰腺组织NF-κBp65,肠粘膜组织ICAM-1活性的变化:与S组相比,P组、GL组各时间点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组织NF-κBp65:P组与GL组相比,在24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0(P0.05),但在3h、6h、12h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3h:P=0.016、6h:P=0.022、12h:P=0.025(P0.05)。肠粘膜组织ICAM-1:P组与GL组相比,在3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8(P0.05)但在6h、12h、24h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6h:P=0.025、12h:P=0.018、24h:P=0.022(P0.05)。
结论1.甘草甜素可降低SAP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浓度,抑制胰腺组织中NF-κBp65、肠粘膜组织ICAM-1的活性,具有抑制炎症作用。
2.甘草甜素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可以减轻重症胰腺炎炎症反应,这可能为今后治疗SAP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
|
|
|
1 |
宋星宏;甘草甜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年08期 |
2 |
陆云飞,阳杰武,罗意革,邱庆明,林进令;外源性TNF基因对人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1999年03期 |
3 |
唐彤;浅谈甘草[J];海南医学;1990年02期 |
4 |
陈业义;甘草甜素与肝炎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28例疗效观察[J];华夏医学;1995年01期 |
5 |
田海林,童建,秦立强,王爱青,耿美菊,朱明清,陈黎;γ-辐射对小鼠淋巴细胞亚群昼夜节律的毒效应[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9年06期 |
6 |
董吉祥,刘志达,韩惠琴,谢炜,汪寅,沈华英,石永兵,谢莹,张学光;雷公藤多甙对慢性肾炎患者外周血IL-6、TNF水平影响的研究[J];苏州医学院学报;1999年08期 |
7 |
勾强,何应中,张忆雄;慢性乙型肝炎血清中TNF、IL-2和sIL-2R表达的研究[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
8 |
;甘草甜素可有效抑制SARS病毒[J];中国科技信息;2003年13期 |
9 |
刘妍,成军,白桂芹,张黎颖,纪冬,郭江,周静,肖炜;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研究甘草甜素免疫调节靶基因[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
10 |
蒋道荣;甘草甜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的影响[J];南通医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
11 |
金建军,夏德全;甘草甜素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4年01期 |
12 |
徐军,马晓星,杨道理,于秀淳,孙文杰,陈英剑;TNF、IL-2 RIA检测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手术前后的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1997年04期 |
13 |
和振坤;肝动脉栓塞化疗患者甘草甜素的保肝作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18期 |
14 |
;“甘草”原从“干草”来[J];家庭医学(新健康);2006年09期 |
15 |
张正华;杨中华;;阿糖腺苷合并甘草甜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年03期 |
16 |
吴绍熙,郭宁如,周维纯;甘草甜素治疗进行期银屑病初探[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4年01期 |
17 |
李俊丽,严瑞琪,王辉云,黄小延,黄玫玲,冯启胜;甘草甜素预防二乙基亚硝胺致大鼠肝癌作用的剂量-效应关系[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
18 |
过建春,高敏,丁汉臣,屠士行;甘草甜素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60例[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4年02期 |
19 |
胡亚莹,蔡正坤;雷公藤、甘草甜素、VitE治疗72例银屑病疗效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1996年03期 |
20 |
吴艳敏,陈玲;妊高征患者血清IL-6和TNFα含量的测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