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陈军,何艳;肝星状细胞凋亡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1年03期 |
2 |
黄光存;张锦生;;肝星状细胞激活的细胞内信号转导[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年09期 |
3 |
张新胜,杜娟,王雁北;肝星状细胞研究进展[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4年04期 |
4 |
熊亮发,冷希圣,李涛,魏玉华,彭吉润,郭晏同;白细胞介素-10抑制肝星状细胞Ⅰ、Ⅳ型胶原表达及分泌的体内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年06期 |
5 |
张晶,李定国,刘清华,尤汉宁,宗春华,陆汉明;大鼠肝星状细胞表达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其自反馈调节作用[J];肝脏;2005年02期 |
6 |
张锦生;肝星状细胞激活的内在机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年07期 |
7 |
王磊,季光,张玮,邢练军,郑培永;肝星状细胞凋亡与线粒体[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年02期 |
8 |
程协枝,翁山耕,林永堃;肝星状细胞凋亡机制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5年01期 |
9 |
李远者;杨长青;;肝星状细胞靶向导入载体的研究进展[J];肝脏;2007年05期 |
10 |
李晓林;刘寿荣;;肝星状细胞激活相关因素的新进展[J];临床医学;2010年01期 |
11 |
张国;黄俊娟;张法灿;刘斐;陈兴洲;梁列新;;一种可靠的大鼠肝星状细胞分离及培养方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0年12期 |
12 |
樊文梅;刘德忠;肖漓;马锡慧;石炳毅;;离体消化法分离原代肝星状细胞[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年33期 |
13 |
李玉莲;宋正己;范红;彭伟;高建梅;沈涛;;龙血素对肝星状细胞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年01期 |
14 |
江福生,李凌,吴其恺,聂广;肝星状细胞凋亡的机理、意义及检测[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0年S1期 |
15 |
王琼;酪氨酸蛋白激酶及其抑制剂在肝星状细胞激活中的研究进展[J];华西医学;2002年01期 |
16 |
陈运新,王小众,翁山耕,陈治新,黄月红,张莉娟;白介素-10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对肝星状细胞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_1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2年06期 |
17 |
卢法传,高希海;肝星状细胞激活、增殖、游走、粘着机制及其临床意义[J];医学综述;2003年12期 |
18 |
陈岳祥,陆翠华,谢渭芬,张兴荣,张忠兵,卫立辛,郭亚军,金由辛;抗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的核酶对肝星状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年05期 |
19 |
蒋明德,马洪德,解方为,钟显飞,曾维政,秦建平,徐辉;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调控乙醛对肝星状细胞的影响[J];中华消化杂志;2003年12期 |
20 |
吕晓霞,许伟华,朱菊人;一种高效、经济的肝星状细胞分离方法[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