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解毒法与健脾解毒法对乙肝病毒感染不同状态下免疫细胞功能影响的机理研究
【摘要】:目的:
HBV感染后免疫紊乱/缺陷导致HBV不能被清除是慢性乙型肝炎难以治愈的关键原因,清除HBV并达到免疫学应答是治疗的最终目标。通过免疫学恢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是中医疗法的主要机制。本研究拟以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DC)、T细胞体外培养的细胞模型,运用中药血浆药理实验方法,比较补肾解毒和健脾解毒法对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清除期和免疫耐受期不同免疫状态患者的外周血DCs与T细胞功能的影响,研究补肾解毒还是健脾解毒治疗是提高HBV慢性感染后免疫细胞功能、恢复免疫学应答,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方法,为临床提高中医治疗慢乙肝的疗效提供思路和研究基础,为进一步研究开发中药新药提供一定的指导方向与实验依据。
方法:
本研究分别从HBV慢性感染不同状态患者外周血来源的PBMCs进行体外分离诱导培养DCs与T细胞,采用补肾解毒与健脾解毒复方中药药物血浆分别对DCs与T细胞进行体外干预,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DCs的表面分子HLA-DR、CD80、CD86、CD1a的表达,以及T细胞表面分子CD28的表达,并用ELISA试剂盒检测DCs上清液中IFN-α分泌水平,观察比较二种复方中药药物血浆干预前后外周血免疫细胞功能的变化。
结果
1、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和免疫清除期患者外周血DCs培养至第7天,收获时DCs细胞数量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且免疫耐受组较免疫清除组减少(P0.05)。
2、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和免疫清除期患者DCs表面的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率、分泌细胞因子IFN-α的能力,以及T细胞CD28的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健康人(P0.05)。
3、补肾解毒药物血浆(10%六甘中)、健脾解毒药物血浆(10%四甘小)干预后,DCs部分表型与T细胞CD28分子表达率升高,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有一定效果(P0.05),且六甘中组的DCs表型表达率测定值的提高要高于四甘小组(P0.05)。
4、经含药血浆干预后,用ELISA法分别检测含药血浆加入前后培养上清中的IFN-α水平,各组DCs分泌IFN-α水平提高,但与干预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和免疫清除期患者外周血DCs数量上较健康人明显减少,且以耐受期减少更加显著。
2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和免疫清除期患者DCs与T细胞存在免疫功能低下,进一步证实HBV慢性感染免疫耐受机制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或缺陷有密切联系
3补肾解毒和健脾解毒法对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清除期和免疫耐受期患者的外周血DCs与T细胞功能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作用,补肾解毒法在一定程度上对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细胞免疫学功能的影响更为显著。
|
|
|
|
1 |
朱学军;曹雪涛;;树突状细胞与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8年06期 |
2 |
石炳毅,莫春柏,钱叶勇,蔡明,廖利民,周文强;10-羟基喜树碱和环孢素A诱导异基因大鼠心脏移植受者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1年05期 |
3 |
石炳毅;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2年10期 |
4 |
贺伟峰,吴军,易绍萱,罗高兴,陈希炜,郑峻松,马兵,雷晓;转hCTLA4Ig树突状细胞诱导T细胞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J];重庆医学;2002年08期 |
5 |
姜睿,陈江华;1,25(OH)_2D_3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在移植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移植与血液净化分册;2003年02期 |
6 |
姜艳,彭毅志;耐受性树突状细胞[J];生命的化学;2004年06期 |
7 |
孙鲲,林科雄,吴奎,夏俊波,王长征;Serrate1基因转染对小鼠树突状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17期 |
8 |
尉杰忠;孙永胜;;细胞因子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耐受中的作用[J];国际免疫学杂志;2006年03期 |
9 |
陈宝安;毕延智;张琰;丁家华;孙雪梅;董伟民;;异基因小鼠髓腔内骨髓移植诱导免疫耐受[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6年06期 |
10 |
邢汉前;辛绍杰;张欣;陈黎明;赵景民;游绍莉;赵军;王岩;;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年14期 |
11 |
张文颖;;IDO、树突状细胞与免疫耐受[J];国际免疫学杂志;2006年06期 |
12 |
李霞;高晓唯;任兵;;TGF-β与角膜移植诱导的免疫耐受[J];国际眼科杂志;2007年01期 |
13 |
翟振伟;石红;;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卵巢癌治疗中的意义[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
14 |
张洪昌;杨定华;符兆胤;;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及其在肝移植耐受中的作用[J];中国厂矿医学;2008年02期 |
15 |
侯彩英;闵保华;王珺;姚元庆;;正常孕妇不同孕周血清中sHLA-G的水平[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8年09期 |
16 |
刘通;黄学明;鄢业鸿;彭贵祖;王共先;郭昌平;;骨髓干细胞诱导大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J];江西医药;2009年01期 |
17 |
刘秀芝;李伟毅;;趋化因子与生殖免疫[J];生殖与避孕;2009年03期 |
18 |
张捍军;李卫;杨琪;;转化生长因子β_1质粒对静脉移植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15期 |
19 |
姚茹冰;高佩芳;蔡辉;;树突状细胞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年09期 |
20 |
李立元;邓勇志;;Th1/Th2细胞因子与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