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的灵芝菌转化研究
【摘要】:目的:以灵芝菌为转化菌种,建立二苯乙烯苷与灵芝菌的双向发酵体系,通过对其转化产物及代谢酶的研究确定其转化机理,同时通过细胞毒性实验对转化产物进行安全性评价,促进中药材何首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以及为含二苯乙烯类化合物中药材的减毒研究提供示范。方法:本研究选择药食两用灵芝菌作为转化二苯乙烯苷的菌种;通过考察不同温度、转速、接种量、底物浓度及瓶装量6个因素对转化的影响,建立灵芝菌转化二苯乙烯苷的最佳发酵体系;将收集得到的发酵样品进行萃取、浓缩、干燥、复溶等前处理操作后,采用凝胶色谱法、薄层色谱法对转化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利用NMR及MS等技术对产物进行结构鉴定;以转化终产物为基础,选用现代仪器分析技术HPLC-DAD-MSn对转化过程中的成分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确定二苯乙烯苷在灵芝菌中的转化途径和物质代谢过程,推测参与生物转化的酶;制备灵芝菌酶抽提液,定位转化酶在灵芝菌胞内外的分布情况并测定其活性;在转化体系中加入转化酶抑制剂和激活剂,观察转化情况,验证转化机理;通过体外模拟转化全过程,进行转化机理的进一步验证;最后通过比较发酵前后的样品对细胞形态的影响及MTT细胞毒性实验检测发酵后样品的毒性。结果: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温度为28℃,转速为180r/min,接种量为2.5%,瓶装量为30%,底物浓度为1.5mg/mL时转化效率最高,大约36h可以转化完全,且在6~27h灵芝菌对二苯乙烯苷的转化呈线性关系;将收集的样品经凝胶色谱柱分离纯化后MS、NMR鉴定代谢终产物为对羟基苯甲醛;不同时间点样品的HPLC-DAD-MSn检测结果表明二苯乙烯苷的物质代谢过程为:1)二苯乙烯苷→苷元+葡萄糖;2)苷元→对羟基苯甲醛+2,3,5-三羟基苯甲醛。灵芝菌中参与葡萄糖苷类化合物脱糖基的酶主要是β-D-葡萄糖苷酶,而断裂二苯乙烯母核中共轭双键的关键酶是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gnin Peroxidase,简称Lip.);灵芝菌的粗酶抽提液转化实验发现仅胞外酶液能转化二苯乙烯苷,且同时在胞外酶液中检测到β-D-葡萄糖苷酶及Lignin Peroxidase的活性,据此可知参与二苯乙烯苷转化的两种酶均为胞外酶;此外通过向粗酶提取液中添加Lip.专属性抑制剂(300mmol/L的氯化钠)和激活剂(10mmol/L的藜芦醇),结果表明300mmol/L的氯化钠能部分抑制其活性,而10mmol/L的藜芦醇能激活该酶活性,由此确定参与二苯乙烯苷双键断裂的酶为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通过在培养体系中加入底物(二苯乙烯苷)和酶系(β-D-葡萄糖苷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检测发现产物与灵芝菌发酵产物基本一致;此外在细胞毒性实验中发现加入未发酵的二苯乙烯苷细胞形态发生改变且细胞生长抑制率高,而加入发酵后的二苯乙烯苷样品细胞形态是正常的且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降低,由此可见二苯乙烯苷经过发酵后能降低细胞毒性。结论:灵芝菌可以有效地降低中草药何首乌中毒性成分二苯乙烯苷,灵芝菌与二苯乙烯苷双向发酵体系的建立及其转化机理的研究为灵芝菌在中药减毒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中药双向发酵技术的减毒提供典范,为何首乌等有毒中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
|
|
|
1 |
李盈;杨小川;陈平;李虹;郭汉文;;不同产地制何首乌中醇溶性浸出物与二苯乙烯苷含量的比较[J];内蒙古中医药;2009年04期 |
2 |
王英锋,余启荣,施燕支,郭雪清,曹淑萍,许彬;HPLC测定脂康胶囊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05年04期 |
3 |
王春英;张子建;刘西哲;张小幸;张兰桐;;二苯乙烯苷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测定[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
4 |
宋士军;李欣;刘纪钊;李芳芳;;二苯乙烯苷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衰老指征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09年08期 |
5 |
刘新桥;高文远;陈海霞;;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及含量测定[J];中国中药杂志;2007年14期 |
6 |
刘云,张兰桐,张永泉,袁志芳,王春英,刘晓丽;RP-HPLC法测定血脂宁口服液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J];中草药;2003年01期 |
7 |
赵文静;顾泉琳;蔡志达;罗展远;邓德城;贝伟剑;郭姣;;芦丁促进何首乌活性成分二苯乙烯苷透过血脑屏障作用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年12期 |
8 |
欧阳臻;江涛涛;杨雨;缪亚东;袁斌;;大孔吸附树脂法分离制何首乌中的二苯乙烯苷[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6年07期 |
9 |
朱仁发;王东;邵国泉;;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的提取[J];安徽化工;2007年02期 |
10 |
张保顺;黄明;叶小利;屠大伟;李学刚;;采用树脂吸附法纯化何首乌二苯乙烯苷的工艺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年06期 |
11 |
叶翠飞;魏海峰;张丽;张兰;李林;;二苯乙烯苷对东莨菪碱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48期 |
12 |
吴明侠,王淑美,梁生旺,郑建芳;何首乌不同炮制品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测定[J];中国药学杂志;2002年12期 |
13 |
王桂芹;郑玉华;王璐;;何首乌营养器官结构与二苯乙烯苷的积累动态研究[J];植物研究;2014年06期 |
14 |
汪姣;;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的现代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31期 |
15 |
刘莉萍;杨耀防;何明;李卫东;邵立健;陈和平;李青;刘丹;;二苯乙烯苷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07期 |
16 |
沈月芳;姚彤炜;王珏;盛炳义;;HPLC法测定补气膏中二苯乙烯苷[J];中草药;2009年03期 |
17 |
董立华;郭盼盼;闫文英;杨慧;王春英;;顺式二苯乙烯苷与反式二苯乙烯苷降血脂作用的对比[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4年12期 |
18 |
焦旭雯;张相年;赵翾;严萍;赵树进;;不同倍性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的含量比较[J];中药材;2007年12期 |
19 |
张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龟甲养阴片中四羟基二苯乙烯苷的含量[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