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辩证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及中药干预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辨证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阐明高血压病中医病证特点;探讨中医药对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的干预作用及其机理;寻求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的有效方法。
方法:
1 将高血压病患者120例,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火亢盛、痰湿壅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四证型,同时与正常组对照,通过对不同证型的血压、体重指数、心血管危险绝对水平分层、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红细胞膜ATP酶活性、血液流变学、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等指标的辨证研究,探讨其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高血压病不同证型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及特异性,从胰岛素抵抗这一发病机制为高血压病客观辨证提供依据。
2 将60例中医辨证为阴虚阳亢证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患者,采用以养阴平肝为主、活血通络为辅的四泰片进行干预研究,并与卡托普利组30例、正常组30例进行对照观察。
3 运用高蔗糖高盐饮食造成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将30只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四泰片组、卡托普利组等3组,另设正常对照组10只。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血压、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红细胞胰岛素受体(EIR)、血液流变学、PAI-1、t-PA、左心室重量指数(LVWI)、左心室心肌胶原浓度及含量等指标结果并作对照分析。
结果:
1 高血压病各证型均以中危、高危病例为主;各证型同正常对照
组比较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按其数值高低排列顺序依次为痰
湿奎盛证>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以实证显著,虚
证相对较轻,实证中以痰湿篓盛证最显著。各证型均存在不同程度
AT P酶活性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沪<0.01人
2 以养阴平肝为主的四泰片,能明显降低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总
有效率为 80%,与卡托普利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h治疗后患
者胰岛素(FINS)较治疗前显著降低?<0.01人 IAI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0.01X红细胞胰岛素受体mR较 ;台疗前显著升高(P<0.01),
Na”一 K”一 ATP酶活性和 C/”一 ATP酶 #。t&均较 i#疗前升高汐<0,
01人全血粘度、血浆粘度、PAI—1活性降低,t—PA活性升高等,治疗前
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仔<0.of,驴 < 0刀5人
3 四泰片组实验大鼠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
著性差异帜<0.01h FPG、FINS均下降,ISI升高,EIR升高,LVWi T
降,左室心肌胶原浓度及含量均下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
差异 (< 0.01)。
结论:
1 高血压病各证型存在不同程度胰岛素抵抗\“潜在血瘀”病理变
化,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病理基础之一。
2④泰片能够降低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与
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的血液流变学、纤溶活性、ATP酶活性、红细胞胰
岛素受体水平的异常。
3 四泰片具有改善“潜在血瘀”病理,降低实验大鼠。。肌胶原浓度
及含量,逆转左室肥厚与心肌纤维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