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黄疸病证治规律研究

肖碧跃  
【摘要】: 黄疸病,是中医临床常见的一个独立病症。中医对黄疸的认识和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丰厚的积淀,从《黄帝内经》最早提出黄疸病以后,历代医家对黄疸病的病因病机、证治方药的认识不断深化,积累了丰富经验。本研究选取黄疸这一临床常见病,以回顾性文献研究的方法,重点研究历代医家黄疸病的证治思维,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五脏黄疸证治理论体系”,以期为中医临床诊治黄疸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全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全面整理历代黄疸的文献,选取论述“黄疸”为主病(症)的经文进行分析,从定义、病因病机、病位、证治规律等方面总结黄疸病的特点与思维。第二部分,以文献对黄疸病研究为基础,以藏象理论为指导原则,结合古代及现代医家治疗黄疸病的经验,构建了“五脏病发黄”证治理论体系,全面论述了五脏发黄的病理生理基础、病机、证候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治则治法和临床常用方药。第三部分,对历代医家治疗黄疸病用药和针灸用穴特点进行归经统计,并以表格为依托,全面深入分析黄疸的形成与五脏之间的关系。 结论:历代医家对黄疸病的病因病机、证治原则论述丰富,主要采用五疸分证法及阴阳分证法,其优点在于简单明了、提纲挈领。随着医学的发展,此种辨证方法的局限性开始显露,已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故本文在发掘整理历代医家对黄疸病的证治研究基础上,以藏象理论为指导,构建了“五脏病发黄证治理论体系”框架。这一理论体系,不仅能丰富有关黄疸病证治的文献研究,而且对当前黄疸病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的积极的指导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蒋士英;;黄疸病证治评议[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1990年03期
2 刘黎明;张建军;;试论阳黄阴黄理论的发展历程[J];湖北中医杂志;2006年04期
3 李董男;;张锡纯外感内伤论黄疸[J];时珍国医国药;2009年11期
4 毛伟征!266003,杨金镛!266003,崔自介!266003,张建立!266003,王培戈!266003;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机理与防治策略[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1999年05期
5 周训平;周厚秀;;黄疸病人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年24期
6 柯礼业;韩树堂;;黄疸的中医证治沿革[J];中医学报;2010年02期
7 刘桂长;从湿辨治黄疸病42例[J];广州医药;1994年02期
8 徐斌,刘志胜;黄疸病实脾体会[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7年06期
9 马晓峰;论《金匮要略》黄疸发病机制[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杨薇;杨华升;;《金匮要略·黄疸篇》对治疗慢性肝病的指导意义浅谈[J];四川中医;2008年02期
11 王春辉;张甦颖;;黄疸从脾肺论治小议[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12 方伟;;黄疸治疗探思[J];中医药通报;2008年04期
13 赵红兵;何晶;;黄疸的中医辨治思路[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14 席奇;李建树;张则甫;常占杰;;常占杰教授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黄疸经验[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年10期
15 樊纯先;;瘀热理论在黄疸病中的运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年07期
16 宋高峰;尹燕耀;刘芳;;伍炳彩辨治黄疸病经验撷英[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年09期
17 田熹海;龚婕宁;;黄疸辨治探析[J];江西中医药;2009年02期
18 景宏义,赵天才;论《伤寒杂病论》小便与黄疸的关系[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9 严际慎;梗阻性黄疸病人的术前准备[J];医学新知杂志;2003年02期
20 黄爽明;;“治黄必治血”浅议[J];浙江中医杂志;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晶;林海花;;浅谈黄疸病人的饮食指导[A];全国第13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宋高峰;;《金匮要略·黄疸病篇》若干问题的探讨[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3 王雅;张涛;孙克伟;陈斌;黄裕红;;黄疸病温法治疗理论初探[A];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马鑫;王薪景;王立春;;对脾病证治中几个关系的认识[A];第二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5 段少江;;便秘的证治与探讨[A];中国肛肠病研究心得集[C];2011年
6 段少江;;便秘的证治与探讨[A];中国肛肠病研究心得集[C];2011年
7 王烈;;肺中叶综合征证治3则[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胡晓灵;王静;刘远新;;沈宝藩教授证治脑中风经验掣要[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研究室建设研讨会暨中风病科研成果推广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唐艺凯;;活血化瘀药在黄疸病早中期应用探析[A];第十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张维颖;;中风病顽固性呃逆的证治体令[A];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碧跃;黄疸病证治规律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刘凯军;《黄帝内经》咳病证治原则及脏腑咳理论体系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8年
3 阎小燕;黄疸中医证治沿革史[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4 周琳琳;基于认知心理逻辑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蒋逍达;青年黄疸259例临床分析[D];武汉大学;2012年
6 李贻奎;肾虚血瘀型冠心病证治基础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7 宋咏梅;失眠证方药证治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8 李伟;慢性束缚应激大鼠模型的证治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9 王涛;基于医案统计分析的六味地黄丸(汤)及其类方证治分类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张晓杰;荨麻疹方药证治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博;肿瘤合并黄疸病人的中医临床特征及其对生存期的影响[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曲培求;金匮黄疸病诊治规律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王学川;基于《中华医典》晚清民国黄疸病医案用药规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周国亮;古代治疗黄疸方剂源流及用药规律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陈秋铭;清代黄疸病医案用药规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江晁佑;唐代御撰方书黄疸病证治探讨[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7 王春辉;仲景黄疸病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初探[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毕丽丽;《金匮要略》黄疸病证治源流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陈良;茵陈蒿汤利胆退黄机理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10 韩洁茹;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的黄疸病证治规律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言;黄疸病人饮食有方[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2 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教授黄志强;外科对黄疸病的“发言权”[N];健康报;2003年
3 孙克伟;巧用中药治黄疸(下)[N];大众卫生报;2007年
4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卢秉久;仲景治黄疸思路及对后世影响[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5 邱志济 朱建平 马璇卿;豨莶逍遥五苓汤治湿困黄疸久稽[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6 胡献国;三月茵陈治黄疸[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7 河南中医学院 许敬生于红艳;古医籍解读例谈[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8 四川 陈国华;口腻之证治[N];民族医药报;2001年
9 孟琳升;《金匮要略》黄疸证治法则[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10 饶军福;辨证治“胃”效果好[N];医药经济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