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竞技篮球效能评价研究

陈裕  
【摘要】: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系统分析法等方法,对竞技篮球效能的内容组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批判传统评价模式的基础上,借鉴价值哲学的相关内容构建了发散式一分层互动评价模式;并对竞技篮球效能影响要素及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与完善。研究结论如下: 1、最终确定竞技篮球效能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和发挥篮球运动员在技术、战术、体能、心理等方面的潜力,不断取得优异的竞技成绩,实现既定的目标,并能根据竞技篮球系统内外部各方面的要求,使系统和成员达到有效发展目标的程度和能力’ 2、构建了全新的竞技篮球效能观。将竞技篮球的效能分为:休闲娱乐效能、竞技效能、商业效能、传播效能及发展效能五个层次,几个层次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在新时期应该赋予竞技篮球效能更丰富、更人性化、人文化的内涵,尽管在五个效能之中竞技效能是占主导地位,但在新的经济、政治、人文等时期下不能仅仅将焦点停留在竞技效能上,忽视其他方面的效能。 3、初步建立了发散式一分层互动评价模式,构建了竞技篮球效能影响要素及因素体系。包括结构层的五种效能;要素层的13个要素;指标层的98个指标。在五个效能中,最重要、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竞技效能。因此,结合竞技篮球运动的相关内容和专家的建议确定了每个要素、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竞技篮球效能评价影响要素层体系及竞技篮球效能各影响要素指标体系,可作为篮球训练、比赛的标准而借鉴、参考。然而评价标准也不是绝对的,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应该对之不断完善。可作为篮球训练、比赛的标准而借鉴、参考。然而评价标准也不是绝对的,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应该对之不断完善。 科学的评价可为竞技篮球评价的目标导航。对竞技篮球效能观的重构就是竞技篮球效能评价的过程。就本文介绍的篮球竞技效能而言,应该加大目前中国竞技篮球系统内部各组成因素科学评价的力度,应该建立科学的竞技篮球效能评价机制。通过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转变竞技篮球的竞赛理念,运用评价的改进功能,提高篮球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科研人员的竞赛质量和执裁公正性、科研质量;利用评价的反馈功能,探索联赛管理、俱乐部建设、篮球、裁判员队伍后备人才的有效途径;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调动竞技篮球系统内各个组成要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为我国竞技篮球水平的总体提高做出贡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成玥;;竞技篮球运动中投篮准确度的探讨[J];大众商务;2010年08期
2 楚丽娜;;竞技篮球运动的美学特性[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6年08期
3 时志成;;篮球运动在竞技中的美学特性[J];考试周刊;2008年46期
4 章昉;;街头篮球运动对我国篮球文化影响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年11期
5 蒋自俭;张辉;;现阶段我国竞技篮球运动的社会学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6年02期
6 陈国慰;柳建庆;;再论竞技篮球运动规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姜召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现代竞技篮球项目探究[J];内江科技;2010年12期
8 柴建设;张朋刚;吴黎;;篮球文化主体多元化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郭宇;;竞技篮球制胜规律与科学选材的研究[J];内江科技;2011年05期
10 宫士君;马进荣;刘文娟;;竞技篮球制胜原理及我国认识现状的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8年01期
11 谭朕斌;;对篮球运动起源的考证——纪念篮球运动传入中国110周年[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2 孙民治;赵芳;李明达;刘小明;;论世界竞技篮球运动的当代对抗特征——兼析我国男篮对抗差距[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3 马文海;陈彬;;我国竞技篮球大学生观众群体变迁的理论分[J];大家;2010年10期
14 申忠华;;中国竞技篮球运动训练理念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15 蒲毕文;林少娜;;竞技篮球运动比赛制胜因素分类探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8年04期
16 严春辉;王保金;;陕西省竞技篮球运动的回顾与展望[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7 吴双文;;篮球规则的演变对篮球技战术发展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8 宗有智;;休闲篮球与篮球休闲[J];体育学刊;2010年06期
19 刘刚,张锡庆;制约我国竞技篮球运动发展因素的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0 韩立森;;现代篮球运动发展的社会学特征[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燕领;;困境与抉择——对中国竞技篮球风格的分析及中国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反思[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2 吴乐;;2010年国际篮联新规则对世界篮球运动发展影响的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3 唐磊;;第29届奥运会对北京市群众篮球运动发展影响的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张洪振;陈文新;;山东省农村篮球运动参与者的现状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荣霁;胡日查;马志仁;;关于影响宁夏回族自治区城乡结合部农民社区篮球运动参与因素的研究——基于宁夏西吉县周边18个农村社区调查[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张涛;;篮球运动中膝关节损伤的生物力学特征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谭朕斌;;论篮球运动的高度与速度动态均衡规律[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8 宋丽媛;;对篮球运动谋略的探讨[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9 刘玉林;;篮球运动特性和基本规律[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10 刘小明;;当代竞技篮球战术对抗特征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丽;我国竞技篮球训练指导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2 范尧;我国高校竞技篮球系统自组织演化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舒刚民;中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4 白喜林;中国竞技篮球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5 宫士君;竞技篮球制胜系统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6 贾志强;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篮球发展环境特征及其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7 唐建倦;中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8 谭朕斌;篮球运动基本规律及发展特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9 赵苏妙;篮球运动之美学阐释[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10 郝家春;我国男子竞技篮球职业化发展的困境与路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新智;论竞教结合与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赵世飞;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论推动篮球运动演变的因素[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姜元魁;论系统论视角下的篮球运动基本规律[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明哲;现代竞技篮球运动优势转移规律的初步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5 徐小敏;江苏省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焦宏亮;世界男子竞技篮球运动发展趋势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9年
7 孙锋;我国篮球运动人力资源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8 张根成;新中国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鹏飞;新中国篮球运动训练指导思想的历史沿革及其启示[D];河南大学;2010年
10 于永光;安徽省竞技篮球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商会杯”篮球运动会开幕[N];楚雄日报(汉);2006年
2 王文郁;辽宁篮球 普及中助推市场兴旺[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张黎;全省第二届“民政杯”篮球运动会在楚雄举行[N];楚雄日报(汉);2006年
4 本报记者 邓红杰;仅有外援的力量是不够的[N];中国体育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王春波;首届“工业杯”职工篮球运动会闭幕[N];楚雄日报(汉);2007年
6 本报记者 孙秋峰;明年五月出结果 北京作出六项承诺[N];中国体育报;2008年
7 卢元镇;“足球问题”必须标本兼治[N];学习时报;2010年
8 记者 兰良增 邱育钦 通讯员 葛宏胤 秦兴志;石狮鞋服企业创新招工模式[N];石狮日报;2010年
9 陈用毅;有亮点 有特点 有卖点[N];光明日报;2007年
10 记者 刘大泳;省领导看望我省备战全运会运动员[N];黑龙江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