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数字化学习与师生共同发展
【摘要】:随着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21世纪的公民正面临着崭新的选择、机遇与挑战。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同样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新技术动摇了高校教学传统并对高等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其中教师面对的挑战是不仅要从新技术运用中获取新的技能和素养,还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工具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和使用者。这些挑战与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同时出现,主要体现为数字化学习的形式。
数字化学习是指通过互联网或其它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作用、师生关系和教学结构,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数字化学习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重视教学中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与协作,重视让学生参与到课程的教学中来。因此,数字化学习有助于构建一种学教并重、教学相长的师生共同发展教学环境。事实上,学生在数字化学习中的一些优势越来越明显。借助便利的网络设施,学生的好奇心、创造精神等得到更好的满足与发挥,相当数量的学生从互联网获得的知识是教师还未掌握甚至是全新的知识。即使就学科知识而言,学生对特定知识的钻研甚至超过了自己的老师。传统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信息时代的数字化学习中变得更为现实。
本文针对高校开展数字化学习的若干教学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研究,重点关注信息时代的数字化学习如何影响高校传统的教学范式和师生关系,深入分析师生双方在数字化学习中的教学行为及影响因素,并探讨如何促进一种开放、互动、学教并重的师生共同发展模式的建立。具体而言,本文研究的主要逻辑脉络如下:首先,从问题的背景出发,宏观上介绍了信息化对高等教育传统提出的诸多挑战,具体结合对数字化学习内涵及其存在形态的论述,明确数字化学习对师生个体的要求和影响,以及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其次,研究探讨了建构主义以及教学相长理论对数字化学习建立开放、互动、学教并重的教学模式的指导意义。第三,分别研究了学生和教师在数字化学习中的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师生双方对于构建新型教学范式和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最后,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数字化学习中最有助于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协作、指导以及沟通过程进行研究与探索,分别设计了师生同步协作学习模式和基于学习路径的教师指导与沟通方案。
本文通过对高校数字化学习的分析研究,试图为认识数字化学习中的师生关系提供崭新的视角,探索通过教育观和技术观的融合催生出高校数字化学习的新观点和新实践,对于数字化学习在高等教育中的有效实施具有较好的理论和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