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分析在高师《西方音乐史与鉴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本论文综合运用音乐学分析理论和教育教学理论,采用实证主义方法,对音乐学分析在“西方音乐史与鉴赏”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论文首先对“音乐学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音乐学分析”产生与发展历史的回顾,解析了该分析方法的研究框架和内在属性,指出这种中国视野下的西方音乐史学研究方法对音乐作品的研究不仅应包括音乐本体的研究,而且还要辐射与音乐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社会、历史、文化等各要素。也只有这样的“分析”才能正确阐释音乐的内涵,把握其真正的内在规律,充分体现音乐作为人文学科的学科特点。其次,论文结合西方音乐史教学研究与现状,对高师“西方音乐史与鉴赏”教学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再次,论文对音乐学分析在高师“西方音乐史与鉴赏”中的教学应用进行了研究,论证了其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表明“音乐学分析”是对高师“西方音乐史与鉴赏”教学的有效拓展,是帮助学生构建系统性知识体系的创新性尝试。最后,论文以高师“西方音乐史与鉴赏”教学内容——《从欢乐颂走进贝多芬》为例,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高等师范院校学生音乐学理论基础和实际需求,在教学设计中引入了“音乐学分析”。通过教学中对作品内容结构、音乐文化背景和本体音乐学特征的分析,帮助和引导学生自觉掌握和运用音乐学分析的基本方法,加深对音乐作品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