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湖南省康养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研究

王留成  
【摘要】:康养旅游是随着康养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在打造健康中国大背景下由国家明确推动的面向全国居民的新型旅游发展模式。康养旅游资源是发展康养旅游的前提和基础,把握区域康养旅游资源群的开发潜力和空间分布有利于区域康养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在国内外康养旅游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康养旅游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完善,并对康养旅游资源的概念和类别进行了研究界定。结合康养旅游资源类别,利用数理统计法和ArcGIS软件将湖南省康养旅游资源分类为森林类233处、湿地类130处、温泉类121处、中医药类14处、草原类4处、宗教养生文化类54处、乡村田园类347处和湖泊类90处等共8类993处。引入旅游资源群的概念,利用康养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计算模型对湖南省康养旅游资源群的开发潜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湖南省各类康养旅游资源来看,全省中医药类和乡村田园类开发潜力较高,分别达到0.8263和0.8041;其次是温泉、湖泊、湿地、宗教文化和森林类,虽然森林类开发潜力只有0.2347,但各市(州)森林类的规模度仅次于乡村田园,表明各市州都有发展森林康养的资源基础;从各市(州)康养旅游资源群的总体开发潜力角度来看,郴州康养旅游资源群总体开发潜力是0.4475最高,其次是湘西、永州、长沙、衡阳、怀化和邵阳,均位于0.3~0.5之间,再次是岳阳、常德、株洲和益阳,均位于0.2~0.3之间,相对较低的是张家界、娄底和湘潭,均位于0.1~0.2之间;湖南省整体康养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较好;从各类康养旅游资源群的开发潜力来看,森林类开发潜力较好的是永州、郴州、常德和怀化,湿地类开发潜力较好的是永州、常德、郴州和益阳,温泉类开发潜力较好的是郴州、长沙、湘西和张家界,中医药类开发潜力较好的是长沙、永州、邵阳和郴州,草原类开发潜力较好的是邵阳和株洲,宗教文化类开发潜力较好的是衡阳、怀化、长沙和岳阳,乡村田园类开发潜力较好的是怀化、湘西、郴州和永州,湖泊类开发潜力较好的是常德、永州、衡阳和长沙等。结合康养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结果,湖南省应以郴州为核心,湘西、怀化、邵阳、永州和岳阳、长沙、株洲等为两带,张家界、衡阳和岳阳为三区,打造“一心两带三区”康养旅游空间格局,“一心”重点发展,“两带”协同发展,“三区”在发展康养旅游的同时为全省康养旅游提供充足的客源,促进康养旅游的全面发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黄晓峰;;天全旅游资源简介及评价[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孜比布拉·司马义;努尔巴衣·阿布都沙力克;;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旅游资源与开发利用[J];资源环境与发展;2007年04期
3 张旭;;积极发掘旅游资源文化的必要性研究[J];北方文学;2019年27期
4 邓谋优;;四川省文物旅游资源时空特征与发展策略[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12期
5 裘晨雪;;浅析江西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度假旅游;2019年02期
6 柏灵;;国内养生旅游资源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2019年09期
7 樊莉娜;;旅游资源的价值体系及利用原则[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02期
8 张辉;;张家口市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J];中国地名;2019年06期
9 谭志喜;孙根年;;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旅游资源福音论探析[J];社会科学家;2019年05期
10 刘艳清;;太原市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12期
11 苏晨康;;新疆旅游资源及开发策略[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年03期
12 郑蕾;刘丽;邵丽平;姚蕾;刘静;;京津冀旅游资源协同发展下河北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发掘与保护[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04期
13 赵雨;;国内红色旅游资源的创意转化进展解析[J];中国林业经济;2018年02期
14 肖练练;钟林生;;江西省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及优化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02期
15 祝捷;;校本教材《旅游资源与开发》的建设探讨[J];广东蚕业;2018年03期
16 张秀改;赵媛;朱敬敬;;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耦合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8年01期
17 祝捷;高杰;;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旅游资源与开发教材建设探讨[J];广东蚕业;2018年04期
18 倪向丽;张冬;;旅游资源向旅游资产、资本演进动因与路径分析[J];武汉商学院学报;2018年03期
19 王东;;如何利用地方旅游资源有效实施校本课程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17期
20 张新;;旅游资源实习创新性初探[J];文教资料;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明华;龙胜清;马义波;;贵州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建议[A];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地学旅游研究论文集[C];2017年
2 田禹;吴宜夏;韩俊艳;;“旅游+”为导向的西柏坡美丽乡村建设——以西柏坡片区旅游资源梳理、整合、提升为例[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5乡村规划)[C];2016年
3 谭洛明;张思发;沙莉;;旅游资源的调查与模型评价[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0年
4 王勋陵;;试论两当旅游资源的开发[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5 殷红梅;陈永孝;;区域旅游开发中旅游资源供需关系探讨[A];区域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C];1994年
6 胡同庆;;关于开发库车地区旅游资源的几个问题[A];龟兹学研究(第三辑)[C];2008年
7 俞金国;王丽华;;关于旅游资源理论的再思考[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左爱萍;陈瑞保;王跃峰;;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旅游资源功能分区[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9 徐冉;;《旅游资源》教学案例[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案例展论文集[C];2013年
10 许林;孙祖桐;;我国地震旅游资源及开发利用[A];全国第15届旅游地学年会暨镇江市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平斌;浙江省地文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叶浪;旅游资源经营权论[D];四川大学;2004年
3 李江玲;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王福鑫;宋代旅游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5 李经龙;中国品牌旅游资源评价及其开发战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肖梅;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7 天娜;黄山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8 王佳;我国沿海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9 刘晓静;河南省科普旅游资源分类、评价及开发研究[D];河南大学;2016年
10 刘海洋;中国沙漠旅游地发展模式与潜力评价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野;盘锦市旅游发展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年
2 葛明蓝;陆路“丝绸之路”境内段自驾游露营地规划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3 金政慧;海洋边界旅游资源共同开发法律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年
4 李恩珠;中国赴韩国旅游者行为特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5 郝永花;基于昂普(RMP)分析的日喀则山地旅游开发研究[D];西藏大学;2019年
6 陈红秀;湖南省“十三五”期间路网演变对潜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7 王留成;湖南省康养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8 潘艺文;长沙县开慧镇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整合开发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8年
9 陈洁;基于旅游资源异质性的旅游引力模型改进与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10 杨思艺;基于地方特色资源开发背景下的乡村旅游规划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黄标 通讯员 梁羽;错位开发旅游资源推动产业升级[N];中山日报;2016年
2 记者 王英 通讯员 周勇;10省市在宜推介旅游资源[N];三峡日报;2019年
3 记者 董昌 吴培源;推进“红绿古新”旅游资源深度融合[N];河北日报;2019年
4 本报记者 叶四青;让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更加凸显[N];延安日报;2019年
5 米广弘;用旅游资源助力脱贫攻坚[N];中华工商时报;2018年
6 赵琪 编译;开发旅游资源助力非洲减贫[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7 驻福建记者 黄国勇;福建深入挖掘文化和旅游资源[N];中国文化报;2019年
8 本报记者 于淼;五大旅游资源任你游学[N];齐齐哈尔日报;2019年
9 南方日报记者 辛均庆;推动文化和旅游资源向基层倾斜[N];南方日报;2018年
10 本报记者 董云平;让红色文化成为旅游资源中的闪闪红星[N];黑龙江日报;201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