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诗歌中的神话意象
【摘要】:神话意象入诗的历史悠久,但将神话意象从诗歌中独立出来,作为一种研究对象的历史并不悠久。从诗歌这一体裁来看,神话意象最早出现于《诗经》,随后是《楚辞》、汉大赋、汉乐府古诗及《古诗十九首》,至魏晋诗歌,神话意象的种类及数量骤增。诗人们因各自不同的仕宦经历、人生态度,选择不同或相同的神话意象写进诗中,表达相同或相异的理解与感悟。魏晋诗歌中,涉及到的神话意象、诗人、诗歌众多,基于此,本文除了绪论和结语外,拟分为三章:第一章,魏晋诗歌中神话意象分类概况。因其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将神话意象分为四类,分别是原始神话意象、历史化神话意象、传说意象、仙话意象。每一类神话意象,均介绍其产生的独特原因,并结合魏晋诗歌中的相关诗句或诗篇,列表分析每一类神话意象在诗中所起的独特作用。因不合时宜,原始化神话意象的神力在魏晋诗人笔下出现被淡忘、弱化及融入新意,历史化神话意象更凸显“人”的作用,传说意象寄托了人们对幸福及美好生活的向往,含有颜色的仙话意象,则是魏晋诗歌一种独特的现象。第二章,魏晋诗歌中神话意象出现的原因。从神话意象、诗人及诗歌、社会文化的角度出发,分为三节:第一节追溯神话意象入诗的源头及发展历程,即魏晋诗歌中出现神话意象的自然性,以文人对《楚辞》神话的争议,指出神话意象的“怪诞性”;第二节阐述汉末以来的诗人们越来越强烈的忧生意识,促使诗人们关注到神话意象蕴含的长生之意,诗歌抒情的本质,即“诗言志”满足了诗人们的倾诉需求;第三节,论述神话意象与巫风、道教发展之间的联系,以及在巫风、道教影响下,神话意象对魏晋诗人们的影响,一是诗人们普遍形成博览、尚奇的心理,二是诗人们会选取“玉”“芝”等道教色彩浓厚的字词,来进行诗歌的创作。第三章,魏晋诗歌中神话意象的特点。经过诗人们主观意志的渲染,神话意象呈现出来的特点,一是集萃特点,以神话意象群的方式出现,重点分析诗人们对羲和神话、二妃传说的理解,展示魏晋诗人们对时间、功业及女神的态度;二是嬗变特点,分别是神话意象的本质嬗变、嬗变途中形成的风格特色以及诗人们主观选择所起的作用,依次用四种神话意象的区别与联系、从先秦至魏晋各个时期代表诗人写作的诗歌风格及魏晋诗人们对牛郎织女传说的感伤选择,来展开写作;三是抒情特点,情的抒发分为济世治国之情及个人小家性情。前者是诗人们通过对“尧”“舜”“禹”的讴歌来展现,后者是诗人们通过“参商”“比目鱼”“比翼鸟”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