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自我分化与独处能力的关系:依恋关系的中介作用
【摘要】:独处能力是个体情绪成熟的重要标志。研究证实,独处能力对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情绪成熟度水平越高,个体的独处能力越好。自我分化是情绪成熟度的代名词,特指个体区分理智与情感的能力。个体的独处能力可能与自我分化有关。自我分化也可能通过依恋关系对独处能力具有预测作用,因此,在这一影响过程中,加入依恋关系,探索在自我分化和独处能力之间,依恋关系是否具有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757名初中生为样本,分别采用《独处能力量表》、《自我分化量表》(中文修订版)和《亲密关系经验量表》测量其独处能力、自我分化水平和依恋关系,在考察初中生独处能力、自我分化和依恋关系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探索依恋关系在自我分化与独处能力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如下:1.初中生独处能力发展的年级差异显著,而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不显著;初中生自我分化的发展的年级差异、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均显著;初中生两种依恋关系的发展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显著,但城乡差异不显著。2.初中生自我分化与独处能力整体上相关不显著,而与独处应对显著负相关,与独处舒适显著正相关;依恋回避与独处应对、独处舒适均显著正相关,依恋焦虑与独处应对、独处舒适均显著负相关;自我分化与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均显著负相关。3.初中生依恋回避分别在自我分化与独处应对之间、自我分化与独处舒适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依恋焦虑分别在自我分化与独处应对之间、自我分化与独处舒适之间均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基于结果提出下列教育建议:1.优化初中生心理健康档案,将自我分化、依恋关系和独处能力纳入初中生心理健康评价指标体系。2.在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增设“独处能力”主题课程,从自我分化入手培养独处能力。3.优化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增强初中生的依恋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