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思
【摘要】:
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加剧和全球环境意识的逐步增强,生态伦理作为环境保护的伦理依据已日渐成为一门显学。对它不足百年的历史,西方学者做过广泛的探讨。然而,从哲学角度看,这些探讨极少以自然哲学为立论基础,还没有深入到生态伦理学所不可或缺的本体论基础和认识论基础。
本文主要基于自然哲学同时兼涉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视角,把生态伦理看成是解读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范式,通过对西方生态伦理思想的演进历程、现实缘由、学理背景、逻辑框架等方面的考察,揭示和阐明西方生态伦理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可能性、必要性和必然性,并据此预测其未来走向。全文重在回答两个方面问题:1.西方生态伦理思想何以产生?它产生的内部原因、外部条件是什么?2.西方生态伦理思想如何发展?其现有的体系应进行怎样的内部整合、外部融合才能达致超越?
西方生态伦理思想孕育于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末。这一时期的法、英、德、美等国的浪漫主义思潮所表现出来的热爱自然、回归自然情绪感染着后世的思想家。梭罗就是在这种气息的浸染下思考生态哲学的,他因而成为把田园道德论发展为近代生态哲学的最主要的人。缪尔则受到爱默生和梭罗的影响,提出大自然拥有权利的重要思想。20世纪初至中叶是西方生态伦理思想的创立期。施韦泽的敬畏生命理念、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卡逊对化学物品之危害的揭露使得生态伦理适时地登上历史舞台并迅速广受注目。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生态伦理思想的两大派系人类中心论与自然中心论初具雏形,两大派系又各自分化为若干流派。生态伦理思想已开始渗入人类的经济、政治、科技、生活方式中,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西方生态伦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缘由。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面临生态困境,这表现在环境困境、资源困境、人口困境等诸多方面。与此同时,处在工业社会中的人们出现了精神失落,这种失落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消费文化所带来的重大负面影响,这与生态困境的形成也有密切关联。或者说,生
态困境与精神失落是现代人的双重变奏,二者互为表里,互为因果。它们构成了
促发生态伦理的动因和诱因。绿色运动的勃蓬兴起则是其直接动因。历史地看,
绿色运动约略可分为三次,它们大体上分别对应于生态伦理思想的孕育、创立和
发展三个阶段。这种对应不是偶然的巧合。它表明,绿色运动从实践层面为西方
生态伦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深刻而直接的动力;反过来,生态伦理思想的
传播、发展和深化又为绿色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指导它向纵深方向开进。
如果说,对现实缘由的分析重在阐释西方生态伦理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外在条
件和现实机遇,那么,对学理背景的考察则意在说明其产生和发展的内在依据和
理论基础。就科学背景而言,进化论和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生态伦理思想的历
史进程有着重要关联。进化论对人在自然中的位笠重新做了科学的确定,它不但
蕴含着与后世生态伦理学相契合的思想,而且还直接启发着许多生态学家萌生生
态伦理思想。然而,达尔文及其追随者的潜生态伦理思想明显带有人类中心论的
痕迹。生态学发展史上的一系列重要概念和理论学说,因具有与生态伦理学相融
合的品格而被广泛运用于生态伦理学的理论建构中,并成为其科学基础。概括而
言,生态学所揭示的相互依赖性、整体性与生态伦理思想相契,但是生态学并不总
是导向田园风光式的伦理,还时而导出帝国霸权式的伦理。就哲学背景而言,有
机论自然观认为自然是活的生成的充满理智秋序的。这一观念在古希腊居于支
配地位,由此形成柏拉图主义、亚里士多德主义和斯多葛主义这三大作为后来混
合有机论之渊源的传统思潮。近代是机械论.自然观占统治地位的时期,有机论自
然观退缩在宗教思想家和德国古典哲学家的自然哲学中不断与机械论对垒杭衡。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论不断受到挑战,有机论在现代再次受到青睐,并为整体
论、过程论、后现代自然观所继承和发挥。它的主要原则与生态伦理思想存在契
合转换的资质:或者是通向生态伦理意识形态的重要桥梁,或者是通过现代性的
转换成为生态伦理思想的构成因子;但有机论自然观并不直接就是生态伦理思
想。当代西方伦理学日益致力于放弃形而上的致思理路而呼唤回归生活、回复德
性,这种应用性的转向为构建生态伦理提供了养分和孕体。生态伦理本质上足一
种后现代道德,它不仅把德性交还了人类而且还使德性延伸至人之外的存在者,
因此它是一种“大生之德”,是应用伦理学的“范型”。、一
作为一种哲学形态,西方生态伦理思想为建构其学说创设了诸种理论预设。
一2一
动物解放权利论认为感知能力是道德评判的最终依据。生物中心论则以生命本
身作为理论预设,认为生命本身值得羊重是伦理学的基本原则。生态中心论则以
自然价值、自然权利为前设,认为自然具有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固有价值,这是
生态伦理学的理论支点;自然拥有自我生存即不被人类利用的权利,尊重自然权
利,这是人对自然负有的基本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