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翻译历史使命的角度看翻译策略的选择
【摘要】:在我国翻译界自近代以来一直存在着异化与归化两种翻译策略的争论,这些争论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影响深远。在翻译界文化转向研究的新趋势下,本文尝试对相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理解:首先,归化异化之争不是直译意译之争从语言层次向文化层次的延伸,尽管前者包括语言文化两个层次而后者仅从语言层上来进行讨论;其次,语言层面上的归化与异化也不等同于传统的直译与意译,因为前者是把翻译文本所呈现的语言文化特征与目的语的语言规范及文化来进行对比,而后者是把翻译文本与原文来进行对比的;同时,中国传统的归化异化与后殖民翻译学说中韦努蒂的“异化论”及“归化论”在理论的适用性及目的方面也有不同:前者所涉及的文化领域广泛,是促进文化交流的一种积极手段,而后者韦努蒂的“异化论”仅仅限于政治领域,是在后殖民主义理论视域下提出来的,是把它作为一种国际政治策略,甚至作为一种反对文化霸权的武器。
在对待异化与归化这个问题上,一方面,要把语言和文化的翻译区别对待。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句法上有很大区别,因此在对待文化因素时,应尽量把西方文化介绍给中文读者,而把英文译成中文时,应该尽量避免用词、句式的欧化与生硬;这并不是说语言和文化是可以割裂开来的。本文在论述对待翻译中的不同方面采取不同倾向的翻译手段时,是以充分肯定语言与文化这两个方面的紧密联系为前提的。
另一方面,文学翻译是一种复杂的文化沟通过程,这其中包含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