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女性主义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摘要】:随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翻译研究中文化转向的出现,翻译研究领域已涉及到影响翻译的诸多因素,如赞助人制度、文学规范、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理论等等。女性主义作为其中因素之一对翻译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具有共同兴趣和相似之处,两者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出现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女性主义视角。本文致力于从女性主义角度探讨译者主体性这一问题,试图结合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分析女性主义译者在翻译实践中主体性的具体表现。
女性主义译者的主体性在对原文的操纵和介入中得以充分发挥。她们视翻译为重写—用女性的方式重写。通过在翻译中采用一种新的语言—女性的语言,她们极力试图推翻强加于女性的父权压制并在文本中建构自己的女性身份。在翻译实践中,她们大胆采用干预性的翻译策略以便让其声音在文本中被听见,其女性身份在文本中呈现。在女性主义翻译中,译者成为原文的操纵者,她们拥有更多的空间发挥其主体性和创造性。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研究现状,说明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译者主体性阐发的独特性以及研究女性主义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介绍了译者主体性的内容以及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第二章分析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产生的原因,阐释了该理论的内涵。
第三章阐述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译者主体性的强调以及译者主体性在女性主义翻译实践中的体现。
第四章是对女性主义翻译的反思。探讨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意义和局限性,提出对进一步研究此课题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