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习者英语文学阅读课程学习参与性教学策略的行动研究
【摘要】:
对于将英语作为外语的语言学习者来说,英语文学阅读课程是体现英语专业特点的课程。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是培养高素质外语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英语文学阅读课教学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对于外语环境中的英语文学阅读课教学已经做过的大量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阐述英语文学阅读课对于外语学习者的作用和意义;二是针对提高英语文学阅读课教学效率而提出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除此之外,也有学者们,尤其是中国学者,针对中国国内目前英语文学阅读课程师资不够、课程设置以及教材编写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本文笔者认为师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问题都是牵涉面广且耗时长的项目,因此不在本文探讨范围之内。本文更关注的是英语学习者在英语文学阅读课课堂内外的学习行为,即学习者是否积极地参与英语文学阅读课的教学活动,在参与中构建新的知识。在笔者对英语专业学习者进行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中,他们表示对英语文学阅读课有兴趣,但是无论在文学阅读课内还是课外都不愿意为学习付出努力和行动,不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所以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本文试图从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探讨英语文学阅读课教师应如何创造社会交际情境使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文学阅读课教学效果。笔者在本文中提出一个假设:通过在文学阅读课内和课外实施“以文学文本为基础,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可以创造合适的社会交际情境,使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英语文学阅读课的教学效果。
十二周的教学行动研究一定范围内证实了在文学阅读课内和课外实施“以文学文本为基础,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文学阅读课的学习参与性。教师在文学教学中对于文本、学生和以及教师本身三个变量的角色的准确定位以及对学习情境的创设,一方面能让学生在课内外积极主动地进行各项学习活动,另一方面使学生在各个层次的交流中提高了学习效果。
但是由于受到实验范围和实验时间的限制,我们提出的教学策略是否具有普遍的实践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讨;其二,由于不同语言水平和能力层次的影响,课内外学习小组的成员如何能进行更合适的组合也期待更多的探讨;最后,虽然课程有限的时间设置也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问题,但是我们还是期待它能得到更及时合理的解决。尽管本研究还存在某些不足之处,笔者认为本文为如何进一步改进英语文学阅读课的教学、建立更合理的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英语文学阅读课教学策略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