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硕士群体特征调查研究的现代远程教育辅助培养模式的初步建构
【摘要】: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1997年开始设置的中小学教师在职攻读的专业学位,其设置是教师专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主要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几年时间,教育硕士的培养规模逐渐扩大,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教育硕士在职攻读的特点,必然导致教育硕士这一群体在学习背景与学习条件等很多方面都具有很大特殊性,因此,要进行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改革,必须要对教育硕士目前的状况作深入细致的评估。
本研究从全面调查教育硕士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入手,完成教育硕士这一群体的特征分析,对教育硕士目前的状况作深入细致的评估,了解教育硕士目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然后试图探究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优化方案,为改善教育硕士的培养工作提供参考。
本研究选取了湖南师范大学2004级,2005级和华中师范大学2004级教育硕士作为研究对象,以自编《关于教育硕士群体特征的开放式问卷》、《关于教育硕士群体特征的调查问卷》和《现代远程教育辅助培养教育硕士可行性的调查问卷》为材料,收集了近3万个数据,用SPSS 11.0进行统计分析,结合访谈法进行教育硕士群体的特征分析,获得的研究结论如下:
(1)目前教育硕士得到的工作单位的支持不够,并且存在较为严重的工学矛盾,以及由此导致的学习困难阻力和学习压力;
(2)用现代远程教育辅助培养教育硕士是解决教育硕士工学矛盾的有效途径;
(3)基于Internet的远程辅助培养教育硕士的系统模式能够促进教育硕士的学习、合作和交流。
|
|
|
|
1 |
宋志强;曲艳;;视障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调查研究——以北京地区视障大学生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
2 |
李跃春;王治斌;;关于教育硕士群体特征的调查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年04期 |
3 |
徐宜兰;陈继贞;;山东省生物学教育硕士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21期 |
4 |
梁其健;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师资队伍应具备的整体结构——兼论教育专业硕士与学科硕士培养标准的异同[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
5 |
傅维利;教育硕士质量保证与培养资源供给[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年05期 |
6 |
林钧昌,禹继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更高层次[J];中国成人教育;1999年02期 |
7 |
傅松涛,王俊景
,郑丽君
,赵晓凤
,何逢春;中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年04期 |
8 |
刘大文,杨广学;综合、开放、应用型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1998年05期 |
9 |
杨启亮;问题与对策:关注教师素质的教育硕士课程建设[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
10 |
万毅平;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走向[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年03期 |
11 |
张晓明;论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意义[J];现代教育论丛;1998年02期 |
12 |
张慧,王洪松;对我国开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认识与思考[J];山东教育科研;1999年09期 |
13 |
段丽华,陈旭远,周霖;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方式的探索性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年06期 |
14 |
宋军;结合实际 保证质量 改革教育硕士招生管理办法[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
15 |
;我省培养农村高中教育硕士师资[J];安徽教育;2004年07期 |
16 |
杨承印;港台与内地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比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年05期 |
17 |
梁景和;建立教育硕士培养与实践基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年10期 |
18 |
吴家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性质、特点和意义[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年11期 |
19 |
杨启亮;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智慧——一种改造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教学理念[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
20 |
李长著,李玉泉;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3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