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我国“新课改”以来学校体育研究“热点”问题探究

张广容  
【摘要】: 本文运用资料分析法、文献计量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对新课改以来,我国13种中文体育核心期刊刊载的2481篇有关学校体育研究论文文献计量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就进一步繁荣我国学校体育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研究表明:新课改以来,论文数量是新课改前10年论文数量的1倍,我国学校体育研究论文在数量上呈递增趋势,2002年、2005年、2007年分别出现论文发表的3个高峰期。《体育学刊》、《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是刊登学校体育论文的主要期刊,这2种期刊发表的论文占样本总数的1/3,并按照布拉德福区域分析法统计得出了我国学校体育论文较为合理的分布在各个期刊中。综合分析和统计新课改以来的这些论文,把学校体育研究主题框架分为一级主题和二级主题,从而看学校体育热点分布,一级主题共6类,包括:“学校体育基本原理”、“学校体育发展规划”、“学校体育教与学”、“学校体育与外部关系”、“学校体育学学科与研究方法”、“外国学校体育”,其中后两类与前几类不属于同一划分标准;然后,分析各类一级主题的内容,进一步划分出二级主题共17项,其中,“学校体育教与学”分5个二级主题,“学校体育发展规划”、“学校体育与外部关系”各分3个二级主题,“学校体育基本原理”、“学校体育学学科与研究方法”、“外国学校体育”各分2个二级主题,并还对二级主题以下的三级、四级主题进行了分析。新课改以后,我国13种中文体育核心期刊中有181篇学校体育研究论文,由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基金资助。其中国家级基金项目133篇,占总数的73.48%;省部级基金资助论文38篇,占其资助论文总数18.78%;厅局级基金资助论文为14篇,占其资助论文总数的7.18%。吸引国家基金项目论文最多的期刊为《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学刊》,发文均在25篇以上,两刊共刊载国家基金项目论文54篇,占国家基金资助论文总数的40.60%。学校体育研究作者大多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综合性大学是我国学校体育研究的主力军,高职称和高学历作者是学校体育研究的骨干力量,但学校体育科研实力较强的还是在专业体育院校。个人与小规模合著、同一单位合著是学校体育研究的基本模式,作者群正处于初步形成阶段,核心作者群相对薄弱,学校体育论文呈离散分布。学校体育引文引用类型较全面,分布符合文献计量学信息载体类型的时效性特点,但论文自引量较低,虽呈逐年上升趋势,可还是说明学校体育引文研究正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由于学校体育论文自引量低,表明我国学校体育引文比较开放,还有很多接受其它学科的先进成果的空间。且学校体育方面被引频次逐年呈上升趋势,学校体育高被引刊物主要有《体育学刊》、《体育与科学》分别占总被引量的28%,21%。被引量最少的是《天津体育学院学报》,占总被引量的3%。通过研究发现,新课改以来,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与我国教育形态的发展密不可分,学校体育改革变化随我国教育改革主流形态而变化,并不断更新,交替。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学校体育热点数量繁多,但学校体育研究主要热点有:广受关注的体育新课程;深入人心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蓬勃发展的高校体育;在“阳光体育运动”中逐步升温的课余体育;回归本质的学生教育。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中国教育学会 中国高教学会体育研究会正式成立[J];中国学校体育;1987年02期
2 言欣;;学校体育研究的新篇章——中日学校体育研究大会综述[J];体育教学;1993年01期
3 李志宏;论学校体育研究的内容与重点[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周国贤;;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周国贤同志在省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成立大会的开幕词[J];体育师友;1987年03期
5 ;广东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的意见[J];体育师友;1996年04期
6 金保;;全国学校体育学术报告会圆满结束[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7 ;信息窗[J];体育师友;1992年Z1期
8 ;省体育研究会召开第二次常务理事会[J];体育师友;1988年02期
9 金保;;全国学校体育学术报告会圆满结束[J];体育教学;1987年01期
10 ;信息台[J];中国学校体育;1989年01期
11 ;关于我省参加第二届全国学校体育论文报告会情况的通报[J];体育师友;1990年06期
12 王占春;中国学校体育青年学者的使命[J];课程.教材.教法;1993年08期
13 ;信息台[J];中国学校体育;1996年05期
14 黄胜江;;新的一年新 的开始——《体育网刊》2009年第1期导读[J];体育学刊;2009年01期
15 ;学校体育研究会理事会会议在京召开[J];体育学刊;2000年05期
16 方延;;沉痛悼念古奇踪同志[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17 孙喜和,胡谊;“生きる力”的含义——现行日本“学校体育指导要领”分析[J];体育学刊;2005年02期
18 ;信息台[J];中国学校体育;1991年06期
19 智深;恩堂;;全国学校体育理论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大学召开[J];中国学校体育;1993年05期
20 司云;把握有利时机 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中国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97理事年会在青岛召开[J];中国学校体育;199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党挺;;体育强国进程中我国学校体育的困境与突破[A];第3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金龙;;重视学校体育教育 塑造学生健康心理[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裴岚;;软式排球运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A];贵州省第六届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吕赟;徐长红;;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体化发展模式的思考[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5 杜学工;熊米娜;;基于资源共享下的社区体育场地构建[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6 李培和;屠德;;试论学校体育与德育的关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甘肃卷)[C];2010年
7 杨勇;;体育学院大学生成就动机发展特征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王贵军;;培养大学生锻炼动机的重要性[A];贵州省第六届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颜非非;蔡嘉陵;;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中国学校体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A];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庆怀;;南京市沿江区中小学体育微观管理的局部现状和对策研究——对新课改进行中的学校体育管理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体育专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迪迪;学校体育安全风险管理探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陈琦;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3 焦卫宾;我国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中的农村学校体育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沙金;全面发展视域中的学校体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宋秀丽;新农村社区体育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6 王岩;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模型及其预防[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7 罗湘林;村落体育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8 王静;美国德克萨斯州儿童青少年肌肉体质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屈宏强;学校体育均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10 平杰;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竞技体育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广容;我国“新课改”以来学校体育研究“热点”问题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苗治文;论学校体育的物化与人化[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3 荣合兴;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衔接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尹虎哲;延边州城市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5 邓志林;关于我国学校体育法治化管理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立春;中小学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管理[D];吉林体育学院;2010年
7 钟启宇;关于学校体育的法治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8 应培培;德州市农村小学体育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崔庆隆;河南省学校体育田径项目竞技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10 项英;学校体育的生存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平萍;学校体育面临新课题[N];中国体育报;2008年
2 江苏省戴窑初级中学 沈宇;学校体育健心效果更显著[N];中国体育报;2009年
3 记者 赵仁伟 王思海 陈灏 陈健;学校体育忧思录[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4 西南财经大学体育部 范佳音 许传宝;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思想整合与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3年
5 范文博;师大学校体育多姿多彩[N];天津日报;2004年
6 秦皇岛海关学校 张重光;学校体育五大功能[N];中国体育报;2001年
7 邯郸市第二工人文化宫 李勇霞;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与我国的学校体育[N];邯郸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张旭光;要切实关注学校体育[N];中国体育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邓红杰;重庆人大推动改进学校体育[N];中国体育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王霞光 新华社记者 李贺普;学校体育健康第一[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