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ICU谵妄的睡眠集束化策略构建及应用研究
【摘要】:研究目的构建预防ICU谵妄的睡眠集束化策略,评价其对ICU患者睡眠及谵妄的应用效果,为临床ICU患者睡眠管理和预防ICU谵妄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基于循证研究方法,获取并分析国内外ICU患者睡眠管理预防谵妄的相关证据,并进行最佳证据总结。2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预防ICU谵妄的睡眠集束化策略(SLEEP-MAD bundle)。3采用类实验研究,选取深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2019年09月至2019年11月入组的研究对象为对照组,按ICU常规护理并实施预防ICU谵妄的ABCDEF集束化策略(ABCDEF bundle)。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02月入组的研究对象为干预组,干预组在ABCDEF bundle的基础上实施睡眠集束化策略(SLEEP-MAD bundle)。对比两组睡眠、谵妄、预后、环境等观察指标,比较两组ICU医护人员执行ABCDEF bundle的依从性及每个月SLEEP-MAD bundle的依从性。研究结果1最佳证据总结共纳入22篇文献,其中指南4篇、系统评价2篇、随机对照研究14篇、类实验研究2篇。最佳证据包括建立统一的睡眠管理流程、控制光线、提供眼罩和耳塞、减少环境噪音、提供非药物助眠措施、选择合适的助眠药物、鼓励患者日间活动、维持患者正常昼夜节律等方面,共27条。2德尔菲专家咨询的两轮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7,一、二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00、0.336,最终形成的SLEEP-MAD bundle,包括8个一级指标和27个二级指标。3干预研究共纳入92例研究对象,对照组57例,干预组35例(受新型冠状肺炎影响,实际研究时间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01月25日)。睡眠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理查兹-坎贝尔睡眠量表得分比较(67.63±11.43 vs 57.09±13.90,分),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睡眠时间(5.3±5.67 vs 4.16±1.26,h),干预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谵妄发生率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4.3%和2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患者中,干预组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0%vs 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谵妄持续时间及ICU无谵妄/昏迷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结局指标比较:干预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使用总量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光照及噪声比较,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U住院费用、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ICU死亡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医务人员执行ABCDEF bundle依从性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总依从率分别为74.0%和7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医护人员执行SLEEP-MAD bundle的依从率从干预后1个月的75.3%提高到干预后2个月的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本研究基于最佳证据总结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了预防ICU谵妄的睡眠集束化策略(SLEEP-MAD bundle)。临床应用研究发现在ABCDEF bundle的基础上实施SLEEP-MAD bundle显著改善患者主观的睡眠质量和延长睡眠时间,降低机械通气患者ICU谵妄的发生率。基于多学科协作团队实施SLEEP-MAD bundle,实施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进行监督,可以不断提高医护人员执行SLEEP-MAD bundle的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