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校园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当今健康问题成为世界的聚焦点。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设计作为调节公共健康的重要手段应得到重视。目前国内主要是从城市、社区等角度探索规划设计的健康影响,对于校园关注度较低。如何评估校园规划的健康影响水平,为师生打造健康支持性环境,是当前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因此,构建健康校园规划评价指标体系能准确找到高校校园规划中的不足之处,对后期优化校园建成环境,指导健康校园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基于模糊德尔菲法和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构建健康校园规划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将校园建成环境的健康影响因素汇总为空间布局、景观环境、环境卫生等7类,从健康空间、环境、交通、设施、建筑总结健康校园规划构成要素,为初步构建健康校园规划评价体系提供科学依据。其次,利用模糊德尔菲法对初选指标进行筛选和优化,确定评价体系为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最后,根据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合理构建健康校园规划评价模型,即利用层次分析法获取各指标在健康校园规划评价中的权重占比;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模型,分别对定量、定性指标进行量化和标准化处理,建立很差、较差、一般、较好、很好5个健康性影响水平的评价结果等级。综合以上研究,为验证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以南华大学红湘校区为例进行实践应用。评价结果表明,南华大学红湘校区的综合评价得分为3.1884,健康影响水平为“一般”。影响评价得分的主要因素包括:(1)健康空间层面:周边噪音污染和交通威胁、建筑密度较低、部分区域至开放空间的可达性较差等。(2)健康环境层面:景观吸引力不高、校园卫生有待提高、公共参与度低等。(3)健康交通层面:人车混行现象普遍、慢行交通连续性差、人行道宽度窄等。(4)健康设施层面:可达性较差、体育资源共享程度较低等。(5)健康建筑层面:楼梯环境吸引力差、缺少运动与交流空间等。针对现状不足,提出校园规划优化策略,以期实现校园规划满足人的健康需求、促进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健康效益。最后根据评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建筑密度、绿地率等4个指标进行适当调整改进,增强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和适用性,进一步科学指导健康校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