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城市居民的住房资源获得研究

林双凤  
【摘要】:本文以广州市S大学为研究案例,以市场转型理论和生命历程理论为研究框架,通过实地田野对教职工进行深入的调查访谈并结合相关的住房政策文献等材料,通过剖析S大学教职工住房资源获得的分层、形成机制及其影响,以此探讨广州市城市居民的住房资源获得。 本文认为,城市居民的住房资源获得受到三个层面因素的影响:宏观因素、中观因素与微观因素。宏观因素是指S大学教职工住房资源获得受到转型期中国所面临制度变迁,包括国家在不同时代实施的宏观住房政策与相关省市对国家宏观住房政策的执行力度与深度。当代中国社会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因此,住房制度改革作为中国制度变迁之一,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城市居民的住房资源获得方式。从实施住房福利分配制度到住房货币分配制度的建立,这是一个制度转轨、市场转型的时代,国家宏观政策在相当大程度上左右了城市居民的住房资源获得方式,进而决定了住房资源获得状况。中观因素是指广州市S大学教职工的住房资源获得也受到其所在学校(单位)的影响。首先,S大学是一个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具有相当的行政级别;其次,S大学的单位性质属于事业大学。S大学的行政级别大小、单位性质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S大学所拥有的住房资源总量。同时,由于单位领导决策层的决策状况及学校的具体情况,使得S大学所实施的具体住房政策也对教职工的住房资源获得产生重要的影响。微观因素主要是个体自身的结构因素与能动因素也深深地影响着个体的住房资源获得总量,同时,个体赖以实现社会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的家庭在后房改时代不仅仍以家庭形式共同购买和占有住房资源,而且也出现了新的家庭支持形式,这些都将表明个体以更为灵活的形式适应后房改时代的住房货币补贴制度,以解决住房问题。在这里本文首次引入生命历程理论视角结合市场转型理论对城市居民的住房资源获得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更为完整地、综合地审视城市居民的住房资源获得,以期完整地分析研究城市居民的住房资源获得机制。 根据S大学教职工住房资源获得的占有现状,按照是否拥有产权住房和住房套数,本文将S大学教职工的住房资源分层分为“两层五阶”的状况,其中“两层”是无产权房阶层和有产权房阶层,“五阶”是指按照住房资源占有总量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相对永久性无产权房阶层、暂时无产权房阶层、普通产权房阶层、多产权房阶层和超多产权房阶层。教职工住房资源获得总量差异的现状与分层是国家、省市宏观住房政策、S大学作为教育部属事业单位、教职工个体因素三者之间共同作用与共同催化的结果,是既有住房政策结构与个体能动性综合作用的产物。 市场转型理论认为中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对人力资本与权力资本的回报引发了学术界的讨论与争论。本文将市场转型理论中关于人力资本与权力资本回报应用到教职工个人的住房资源获得上来。具体而言,在市场转型理论看来S大学教职工的住房资源获得有两种机制:市场机制与权力机制。生命历程理论则指出,教职工个体在何时何地通过何种途径获得住房资源也是极其重要的,因此,住房资源获得过程中还存在着自我选择机制。因此,通过S大学的具体案例,本文指出城市居民的住房资源获得机制有三个:市场机制、权力机制与自我选择机制。 城市居民的住房资源获得分层现状导致了什么结果?本文提出了住房制度改革中的“得利者”与“失利者”类型学上的区分。城市居民的住房资源获得结果给通常意义上的普通人给来了不相一致的生命际遇。对既有住房资源获得格局的“控诉”与对住房资源获得过程中的权力“嘲讽”是两种不同的“普通人”做出的两种反映,它们都深刻地揭示了住房资源占有总量差异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生命际遇。 结论部分,本文再次回应了S大学教职工的住房资源获得现状与分层,阐述了住房资源获得的影响因素、形成机制,及其住房资源获得所导致的结果。本文认为住房制度改革是一次“革命性”事件,它深刻地改变了城镇居民的住房资源获得方式;同时,房改又是一次宏大的社会结构变革,无数个体在其间承受了各不相同或不尽相同的生命际遇,由此重新再生产出了住房资源格局与秩序,经由此,本文认为普通人的新型“国家观”可能正在形成。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小产权房”尴尬“浮”出[J];晚霞;2009年14期
2 季如进;张爽;;小产权房需政策“求赎”[J];城市开发;2007年14期
3 李连元;;对小产权房应“恩威并施”[J];城市开发;2007年14期
4 昱君;;从资源持续利用看小产权房[J];今日国土;2007年08期
5 ;小产权的尴尬[J];半月选读;2007年15期
6 洪若麒;;小产权房[J];房地产导刊;2008年01期
7 任洪源;冯攀;;破解小产权房难题需要大智慧[J];产权导刊;2008年03期
8 沈雁冰;;小产权房陷入纠纷旋涡[J];法律与生活;2009年02期
9 孙欣;;小产权房突围法律?[J];法律与生活;2009年02期
10 晓超;;百亿游资豪赌深圳“小产权房转正”[J];中国经贸;2009年09期
11 袁业飞;;禁? 放? 小产权房路在何方?——聚焦走到十字路口的小产权房[J];中华建设;2011年05期
12 钱虎泉;苏州彩香房管所对多产权房屋积极维修的一点探索[J];中国房地产;1994年05期
13 劳谐;;忧喜小产权房[J];上海经济;2007年08期
14 吴学安;;“小产权房”面临重重法律风险[J];城市开发;2007年24期
15 王士荣;;小产权房调查报告已上报国务院,责任问题引起争议[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8年08期
16 王娟;王楠;;小产权房:不能一拆了之——宋庄画家村房屋纠纷案引起的思考[J];法治论坛;2008年03期
17 孙欣;;小产权房突围法律?[J];政府法制;2009年10期
18 沈竹;;小产权房的狼虎博弈[J];中国经济周刊;2009年27期
19 魏雅华;;小产权房:剿灭还是招安?[J];社会观察;2009年07期
20 李燕;;高房价时代,“小产权房”应何去何从[J];中华建设;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景春;;我国小产权房产生的原因与对策[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吕学昌;邱晨;;“小产权房”问题初探——由“格林小镇”被拆引发的思考[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学芳;;对小产权房的法律症结与处理办法的思考[A];全国律协经济专业委员会2010论坛(成都)论文集[C];2010年
4 何晓风;;小产权房问题研究[A];全国律协经济专业委员会2010论坛(成都)论文集[C];2010年
5 李衍;王华瑞;许烈钧;;浅析对小产权房建设的处理办法[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城乡一体化与“三农”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6 叶名怡;;小产权房困境的法律突围——坚持与妥协[A];2009年民商法学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苏艳英;;“小产权房”的困境与出路[A];2009年民商法学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李志明;;空间政治学视角下小产权房的成因机制解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何绍一;;关于开放住房三级市场的几点建议[A];课题研究报告与论文选编(1995年-2000年)[C];2000年
10 胡志勇;何绍一;;关于公有住房使用权进入市场流通问题的调查报告[A];课题研究报告与论文选编(1995年-2000年)[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林双凤;城市居民的住房资源获得研究[D];中山大学;2012年
2 程其明;小产权房规制政策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江奇;“小产权房”购买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相范;土地违法行为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5 茆荣华;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6 李洪侠;城镇基本住房保障体系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7 奚建武;从复合到融合[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林丹;基于城乡协调发展的征地补偿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朵朵;小产权房交易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赵胜辉;小产权房的法律问题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3 张幸瑜;“小产权房”的合法性探析及制度建议[D];兰州大学;2010年
4 王玉臻;小产权房法律问题探析[D];延边大学;2010年
5 邵璞;“小产权房”的法制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6 陈君伟;小产权房合法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7 宋扬;基于小产权房合法化的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
8 廖飞亚;“小产权房”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段高祥;产权何以能小[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姚利玲;小产权房交易中的法律难题及其克服[D];湖南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鹏 马力;国土部官员称深圳小产权房“转正”系理解偏差[N];中国改革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洛涛 王一娟;通过立法来解决小产权房问题[N];经济参考报;2009年
3 证券时报记者 童可;不会出台小产权房统一处理意见[N];证券时报;2009年
4 洛涛 王一娟;通过立法解决小产权房问题[N];中国信息报;2009年
5 主持人 封寿炎 (解放日报见习记者 )嘉 宾 尹伯成(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小产权房何去何从?[N];房地产时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万晶;广州深圳小产权房地下交易“断链”[N];中国证券报;2009年
7 记者 马如娟;整治在即 “小产权房”何去何从[N];甘肃经济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董映颉;小产权房遭“拆解”[N];华夏时报;2010年
9 记者 梁冬;哈市:应拆未拆的“小产权房”将被强拆[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10 罗瑞明;小产权房是死是活总得有说法[N];工人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