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垃圾分类政策落实难问题研究
【摘要】:广州市作为我国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张、城市人口的增加,近年来广州市的城市垃圾产量快速增加,因此“垃圾围城”问题多年以来一直困扰着广州市政府,并为此探索寻求各种解决方案。目前,广州市依托《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及相关配套制度,通过落实如“净菜入城”、“定时定点+误时定点”垃圾分类投放模式等措施对全市垃圾分类、回收实施管理,同时通过试点社区积极引进试验民营资本进入垃圾回收产业链,以求建立健全的循环经济。在政策宣传方面,通过大面积、多元化的政策宣传,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市民的垃圾分类及投放习惯,极大支撑了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在末端处理环节,广州市政府大力推进垃圾焚烧厂项目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垃圾填埋场的填埋压力。但是,通过对广州市中心城区部分街道的实地走访,结合相关媒体报道,总结发现当前广州市的垃圾分类工作存在较大的问题。首先,市民的垃圾分类思维停留在“思想认可、行为滞后”的阶段,依然缺乏垃圾分类习惯,丢弃垃圾时延续以往混合丢弃的旧习,甚至存在随地丢弃垃圾的现象。其次,环卫工人的垃圾收运方式依然为混合收运,垃圾分类规定形同虚设。再次,政府对垃圾分类政策的宣传也日渐式微,一是很多户外广告缺乏有效的、持续的管理,图画老化、信息过时的现象在各街道社区比比皆是,二是政府关于垃圾分类的信息发布量相对较少;三是缺少与市民有效、直接地互动交流,凸显了广州市政府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缺乏持续关注。最后,在政府执行垃圾分类政策方面,虽然颁布了《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及相关配套制度,但是当中许多制度条款都过于原则性,尤其是在奖励和惩罚方面,从相关制度颁布至今几乎无法大范围开展,因此市民的垃圾分类积极性始终都无法被有效调动。广州市作为我国首批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已有16年,但是却一直以来无法达到既定目标,以往的垃圾分类问题现在依然存在。为此,本文将运用政策执行过程理论及政策执行阻滞理论,勾勒当前广州市垃圾分类政策推进的总体图像,对当前广州市垃圾分类政策落实难的问题展开原因分析,并基于加强源头分类、完善奖惩制度、丰富后端处理方式等观点,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