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现代性的困惑

李自红  
【摘要】: 本文试图以朱光潜早期对克罗齐和尼采的接受为逻辑起点,以西方现代性理论为参照,在中西比较的理论观照下,从审美独立和审美主义两个方面来考察朱光潜早期文艺思想的现代性矛盾和困惑。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导论部分就现代性概念作必要的梳理并指出朱光潜早期文艺思想与现代性的内在关系;上篇:文艺与美,着重从审美独立的角度分析朱光潜在建构京派纯美理论中遇到的现代性矛盾及其背景;下篇:文艺与人生,着重从审美主义角度考察朱氏的人生艺术化理论,分析其中的矛盾及其渊源。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章长城;;20世纪中国文学审美主义思想的兴起[J];闽江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吴予敏;试论中国美学的现代性理路[J];文艺研究;2000年01期
3 胡晓明;;真诗的现代性:七十年前朱光潜与鲁迅关于“曲终人不见”的争论及其余响[J];江海学刊;2006年03期
4 钟芸梅;蔡元培与审美现代性[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3期
5 刘毅青;;中国艺术精神视野里的画与诗融合——徐复观论中国画与诗融合的现代性意义[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余勤安;;废名诗歌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7 徐碧辉;美学与中国的现代性启蒙——20世纪中国的审美现代性问题[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李祥林;;朱光潜的美感教育观[J];学术界;1990年05期
9 钱念孙;“没有道德目的而有道德影响”──评朱光潜早期文艺功利观[J];文学评论;1996年03期
10 闫国忠;再论朱光潜的美是主客观统一命题[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11 陈学勇;录朱光潜一篇文言文[J];新文学史料;2000年02期
12 吴桂美,何新文;朱光潜赋论简议[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3 李国显;夏洁;;“超脱思想”对朱光潜美学体系的影响[J];四川戏剧;2007年03期
14 周红;;新发现的四篇朱光潜佚文[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5 柴静;;此身 此时 此地[J];时代青年(悦读);2011年05期
16 王泰来;从善恶观看雨果作品中的现代性[J];国外文学;1985年03期
17 杨耕;传统与现代性: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层矛盾[J];哲学动态;1995年10期
18 朱良志;纪念朱光潜宗白华诞辰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艺研究;1997年01期
19 陈涵平;朱光潜美育思想中的情感论[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20 曹卫东;比较文学与文化现代性[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义华;;挑战中国:现代性三重奏[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陈家琪;;现代性背景下的宗教与信仰问题(发言提纲)[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邢颖;管巍;;全聚德商业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A];商业文化精品文库[C];2001年
4 詹艾斌;;新写实小说的现代性书写二题[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任映红;;自我形塑:古村落农民的现代性嬗变[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高连克;;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的反思:论发展的现代性后果[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韩震;;全球化、现代消费和人的认同[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韩震;;本质主义的重建及反思的现代性[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曾一果;;重建上海的“现代性”:一份杂志与它的“城市”[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10 张谦;;孔子孝道理论的现代性——孔子孝道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与价值[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跃;理性与躁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韩冷;现代性内涵的冲突[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马长山;现代性与私法文化精神[D];黑龙江大学;2004年
4 蒋炜;现代性的社会控制图式转换[D];吉林大学;2005年
5 方世忠;儒家传统与现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雪松;公民文化与法治秩序[D];黑龙江大学;2005年
7 顾梅珑;审美主义及其在西方19世纪以来文学中的流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杜伟;体育课程制度的现代性审视[D];苏州大学;2009年
9 杨学民;现代性与台湾《现代文学》杂志小说[D];复旦大学;2004年
10 钟丽茜;回忆与存在[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自红;现代性的困惑[D];暨南大学;2002年
2 郑素华;论朱光潜审美教育思想的现代性[D];扬州大学;2004年
3 杜安;王国维、朱光潜悲剧理论之审辨[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琰;朱光潜与中国传统美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佳惠;朱光潜写作理论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6 李滨;朱光潜早期文艺批评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赛男;休闲的现代性,现代性的休闲[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杰;朱光潜的生命美学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朱利民;质疑新文学“不证自明”的现代性[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10 于惠;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现代性意义[D];苏州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卫;没有灵魂的现代性[N];美术报;2006年
2 赵嗣胤;回到自己的历史传统[N];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高鑫 吴秋雅;现代性的诉求与文化价值的重建[N];中国文化报;2003年
4 李进书;谁将成为现代性的主人?[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本报评论员 吴铭;GNH:现代性道路的多种可能性[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6 日昌;破碎的笼穴与“流动的现代性”[N];中华读书报;2005年
7 唐文明;现代性征服中国:换位透视的意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8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资源[N];社会科学报;2005年
9 张汝伦;知识分子与现代性的共谋关系[N];文汇报;2002年
10 执笔人 张旅平;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