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
【摘要】:
角膜移植是目前同种器官移植中成功率最高的一种组织移植手术,亦是眼科重要的一种复明手术。对眼部条件好的病例,术后第1年的排斥率仅为10%(Foulks,1996),但对于病情复杂的高危病人(high-risk patients)如:受体眼表新生血管化、持续炎症、结角膜化学伤、大植片移植、第二次移植等病人,虽通过HLA配型或局部和全身应用免疫抑制性药物等方法,术后角膜移植的存活率仍小于35%(Apel,1995)。如何提高有高危因素眼的角膜移植术后存活率已成为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TWHf)有免疫抑制、抗炎、抗生育、抗肿瘤和抗菌作用。但由于其全身应用对造血系统、心、肝、肾及生殖系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阻碍了其广泛的临床应用。
本研究旨在研制出新型的雷公藤多甙滴眼液应用于防治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并通过术后联合新型的雷公藤多甙滴眼液以及局部免疫抑制剂与局部抗新生血管制剂,以期在临床上降低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或在实验中延长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时间。并同时通过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研究角膜缘干细胞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角膜缘干细胞的作用。
暨南人学博卜学位论义(2002)队治扁危闲膜移柏兔疫排斥反)巾的研究(中义摘要)
第一部分 雷公藤多汛及雷公藤内酯醇滴眼液在兔眼前房的药代动
J学U究
目的 研制出雷公膝多贰 (”11)淌眼液以及雷公藤内酯醇(T10)滴眼液,
并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法对两种滴眼液进/、眼房水中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
方法 将0刀3%Tll滴眼液或1叶驴11!TI。滴眼液50…滴入兔眼下睑结膜囊
内,在仙中定时采驭房水做为测试仟本,纤处理后,川;为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样本
中的雷公藤内酯醇质量浓度。
结果Tll、TIO滴眼液在新西兰白兔眼房水中为一室模型,T*滴眼液的主要药
代动力学参数为:A=2.703gb; Kd.047h一’二 ho厂08 11一’;L*gti**一0.456h二
ti/2(k。)一0.256h;ti/2(kC)=0.339h; T(111。X)=0.880h; C(m。)=0.278Ug/llll;AUC=0.323
fig”h’il-‘。其拟合的动力学万程为C(t)=178 123 XDOSeX(e-‘047。(t·0456)e·2·708x
(’”*%)厂 T;。滴眼液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A-2.23 u旮ml;Ke-2刀lh‘’;
*肝2.80卜‘Z L*g ***二0.43hh/2b)二0二sh;1;/。k)一0.34卜;v一)二0.85卜;
C(ma-c)=0.27卜驴川;AUC一0.31u g·h·n。lJ。其拟合的利力学万程为*)=44石2
X DOSC X(C-‘””(‘-’“)e-”‘“(‘-’“’))
结论 卜滴眼液在眼房水内仑伽@从Itr出现在点药后0.8811,而飞 滴眼液
出现在点药后 0.85h,两种滴眼液均在 411基本被代谢消除。
第二部分雷公藤多贰滴眼液对离休和在体角膜上皮刺激性和毒性的
研究
目的 了解雷公藤多贰滴眼液局部使用的安全浓度。
方法 分别用 10只 WIStar大鼠、新西兰白兔,滴用不同浓度雷公藤多贰滴
眼液,按照眼部刺激反应评分标准,在休评价各种浓度滴眼液的刺激性,并行角
膜荧光素钠染色,继后取角膜行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均与未滴眼组相比。
对正常人眼(实验研究者自身)滴以上动物实验确定的低毒性浓度的雷公藤多贰
2
褂南人’Hd)卜J价论义(2《)02 ) 队治.九危川仰柑川见疫排斤反*的研究(中义摘茨)
滴眼液 100ill,3次后,感受眼部有七刺激症状,观察限部刺激反应,并进行角膜
荧光染色,观察角膜上皮是否有首色。通过对兔角膜上皮体外培养,并应用0.4%
台盼蓝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死广细胞数的方法,研究滴眼液对离体兔角膜上皮
的毒性。
结果200[ig/nil山冷n。l浓)吐组,以及空白对照叁局部应用眼刺激反应的
评分为 l~3分;450叱/Illl浓度组为 4~12分;600卜g/1ill浓度组为 12~16分。
200pg/Inl、300pg/ml浓度组,以及个白对贝组局部应川 1)hfijj未滴眼组相*,
大鼠和兔角膜上皮荧光染色,角膜上皮着色以及HE染O均未见有显著差异,而
在450us/nl. 600"g/ml浓度组角膜【i皮则出现损伤。300fig/Inl雷公藤多贰滴眼液
对在体人眼无
|
|
|
|
1 |
冯卫;付莉;王剑英;刘建国;;雷公藤多甙对小鼠异种骨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3期 |
2 |
黄英如;蒋电明;欧云生;安洪;陈增刚;蒋华;;雷公藤多甙对异体神经移植后免疫反应及骨骼肌萎缩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3期 |
3 |
蒋华;蒋电明;黄英如;常山;;经雷公藤预处理大鼠异体神经移植后早期组织形态及免疫学观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年11期 |
4 |
王东梅;宋长兴;张志欣;;克服异种移植免疫排斥的研究进展[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9年01期 |
5 |
杨琴;李军杰;孟令祥;孙静;;雷公藤多甙在糖尿病大鼠胰腺移植中的作用研究[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8年01期 |
6 |
李志杰,李辰;雷公藤多甙防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J];眼科研究;1996年02期 |
7 |
张丽丽,孙君泓;雷公藤多甙及环孢素A在大鼠心脏移植中的协同作用[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1年05期 |
8 |
陈涛;徐皓;王海权;肇毅;华一兵;吴文溪;;雷公藤修饰的树突状细胞延长大鼠小肠移植物存活时间的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年12期 |
9 |
黄岚,冯树芳,王洪复,金慰芳,魏道林,高建军;雷公藤多甙对体外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0年01期 |
10 |
于艳秋,张海鹏,杜烨玮,段忠辉;雷公藤多甙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时小鼠T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10期 |
11 |
赵斌华;移植免疫[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1979年03期 |
12 |
童建孙,许烨,祁爱平,王士民,钱绍祯;雷公藤多甙对大鼠甾体激素的影响[J];生殖与避孕;1989年04期 |
13 |
顾克显,郑家润,高纪伟,徐兰芳;雷公藤多甙治疗皮肤迟发型变态反应的机理研究[J];皮肤病与性病;1994年01期 |
14 |
潘志超,许化溪,刘恭植,王胜军,严俊,邵启祥,李良菊;雷公藤与单抗应用对大鼠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J];免疫学杂志;1996年01期 |
15 |
燕华玲,王京,陈光仍,谭霞妮;雷公藤多甙治疗银屑病30例疗效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1996年05期 |
16 |
杨朝忠,姜国民,孙丽霞;带环形板层巩膜瓣全角膜移植术临床及免疫学探讨[J];中华眼科杂志;1999年01期 |
17 |
崔云,戴向丽;雷公藤多甙对治疗葡萄膜炎疗效观察[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
18 |
高玉平,陈德甫;雷公藤多甙对子宫肌瘤患者性腺轴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08期 |
19 |
王煜华,高燕玲;雷公藤多甙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伴大量蛋白尿观察[J];江西中医药;2003年01期 |
20 |
温取;雷公藤多甙和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0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