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华侨华人认同与中国——一种建构主义分析

代帆  
【摘要】: 华侨华人介入国际关系始于19世纪末期,从此在国际体系、中国与华侨华人居住国、华侨华人三个层次上发生一系列互动和建构。一方面,国际体系的变迁、中国和华侨华人居住国政治的发展,作为外部性因素建构华侨华人认同;另一方面,华侨华人对自身及外部世界的看法构成其认同的内部性因素,而且其本身的存在成为影响中国与华侨华人居住国关系的一个因素,三者共同演绎华侨华人与国际关系这一命题。自90年代以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崛起,国际环境日益改善,其与周边及华侨华人居住国之间关系的呈良性发展态势,从此将在区域层次上,即中国、华侨华人居住国,及华侨华人之间展开互动。作为国际关系中的变因,华侨华人因素将一直持续存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郑应洽,卢宁;毛泽东与华侨[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2 陈香苓,魏长洪;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中亚华侨研究[J];西北史地;1998年02期
3 钟仲;抗日战争时期的华侨与中国共产党[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黄蜺;华侨的历史形成及其特点[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全国人大华侨委侨法检查组对我省贯彻实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情况进行检查[J];海南人大;2004年07期
6 ;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陈仁讲话[J];八桂侨刊;1987年01期
7 吴凤斌;;暹罗华侨的暹化[J];南洋问题研究;1991年02期
8 庄国土;鸦片战争前清朝对西南边境华侨出入国的政策[J];八桂侨刊;1992年01期
9 唐国英;桂林图书馆馆藏华侨历史资料介绍[J];八桂侨刊;1992年02期
10 吕波涛;略论华侨在抗日救国斗争中的作用[J];八桂侨刊;1992年04期
11 向大有;广西华侨归侨抗日史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J];八桂侨刊;1995年02期
12 梅旭华;辛勤耕耘 创造未来──旅荷华侨总会五十年回顾[J];史学集刊;1996年02期
13 刘正英;周恩来对解决华侨双重国籍问题的贡献[J];中共党史研究;1998年03期
14 李萍;16—18世纪华侨在中国与东南亚政治经济交往中的地位和作用[J];东南亚纵横;1999年Z1期
15 曾瑞炎;华侨在战后反对美国助蒋打内战的爱国斗争[J];八桂侨刊;1999年02期
16 李鸿阶,黄春花;论华侨对开发马来西亚的贡献[J];八桂侨刊;1999年04期
17 唐旺;再论华侨国籍政策问题[J];海内与海外;1999年10期
18 施雪琴;西班牙天主教语境下的宗教政策——16-18世纪菲律宾华侨皈依天主教研究[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2年01期
19 过放 ,乔云;初期日本华侨社会[J];南洋资料译丛;2004年04期
20 林国章;;外籍华人与华侨[J];世界知识;1985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帮启;;利用建构主义理论引导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陆载涵;李冬林;;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建构型课件探讨[A];第十四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六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陈卫平;张美英;;建构主义在自然标本陈列中的应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4 马一民;高东;金继益;;关于大学制图教学问题的探讨[A];第十四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六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5 赵翠琼;;建构主义与高职专业英语合作学习策略探析[A];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赵生亮;杨承印;;基于建构主义的《苯的分子结构》教学设计[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4年
7 洪凤玉;;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协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覃祖军;;从数学教学实例谈建构主义[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9 郑萍;;基于建构主义的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A];福建省社会科学信息工作年会网络时代文献信息的传统与现代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C];2003年
10 史建福;;“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模式[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斌;论爱尔兰根学派建构主义方法论的问题域[D];复旦大学;2011年
2 王卓娅;在方法论视域下的建构主义理性批判[D];复旦大学;2010年
3 王永强;人文意义的建构与生成[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任友群;现代教育技术的建构主义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坚;东南亚华侨民族主义发展研究(1912-1928)[D];厦门大学;2002年
6 赵蓉;论二语学习中的教师介入[D];复旦大学;2011年
7 靳莹;结构主义视角下的化学概念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赵银亮;东南亚区域制度变迁与对外政策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弛;人权观差异与中欧关系[D];北京大学;2008年
10 张利荣;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帆;华侨华人认同与中国——一种建构主义分析[D];暨南大学;2003年
2 唐志钦;论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晓光;建构主义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冬青;试论建构主义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余郑璟;[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6 唐海玲;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学习方式的建构主义理论基础[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沈晓萍;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建构主义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杨晓娟;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9 陈实;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中学地理教学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罗芳;数学建模教育与高职数学教育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圣海;宁波银行行长:股价表现出乎意料[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余建华 本报通讯员  王旭昶;为华侨提供人性化司法服务[N];人民法院报;2007年
3 ;外籍华人和华侨归侨是指哪些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4 叶小静;华侨中学创新办学结硕果[N];温州日报;2007年
5 通讯员 陈玉玺 何宜坦 张开虎;西埠村建成6条“华侨路”[N];连云港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段寅燕;华侨银行中国战略逆势提速[N];经济观察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卜思达;为华人、华侨来华投资搭建平台[N];国际商报;2004年
8 记者 陈煜;福建崛起华侨经济开发区[N];经济日报;2001年
9 莫铭;以华侨姓名命名的街道[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10 ;在日新华侨新目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