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国大陆的台资企业交叉文化管理研究

吴金土  
【摘要】: 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在海外投资的必要与迫切的情况下,中国大陆适时的对外开放政策和积极引进台资企业的策略,使中国大陆成为台商对外投资的主要目标;至2001年底,中国大陆是台湾对外投资最多的地区;目前,台资企业已成为中国大陆多元经济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人际关系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激励理论、领导理论、沟通理论、劳动关系理论、人本管理理论、组织行为理论等。采用人际合作模式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大量参考文献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研究中国大陆职工和台籍管理人员的工作价值观、工作需要和台资企业实际应用的交叉文化管理策略与措施。 首先,本文探讨了中国大陆的台资企业交叉文化管理的内涵,认为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原是同文同种的中华民族文化关系,但其亚文化则存在一定的差异,使职工的意识形态、工作价值观、工作态度和行为模式形成不同的取向。为此,本文提出中国大陆的台资企业交叉文化管理的全新概念,澄清被界定为跨国文化管理的谬误。 接着,本文研究了中国大陆交叉文化管理环境,并从中国大陆文化的特质分析了职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需要。随后,探讨了中国大陆职工和派驻的台籍管理人员的交叉文化管理;认为台资企业应从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亚文化差异的基础出发,分别制定适切的职工晋用、发展、激励和维持的策略与措施,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能动性,并维持其就业的稳定性。其后,进一步研究台资企业交叉文化沟通管理、交叉文化领导模式与风格;另外,也分析了台资企业交叉文化劳动关系管理。 最后,本文总结了台资企业交叉文化管理的特性,包括尊重企业职务伦理、实施集权决策、管理者与领导者一体化、以儒学为本西学为用的管理模式、重视和谐的人际关系、以法制为主兼顾情理管理原则、实施经济性赏罚管理,落实目标管理、强化威权的家长式领导风格。并阐明发展以科学管理为基础,尊重“以人为本”人性观的科学人本管理模式,结合企业各自的实际情况,发展主体和客体目标协同、制度化,进行文化整合、激励措施和民主式参与管理,以促进企业与职工社会性全面的共同发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粤台资企业达24254家累计合同利用台资574亿多美元[J];广东经济;2011年08期
2 周经纬;;沿海发达地区优化台资企业融资环境的实践与思考——以东莞市为例[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马磊;王学飞;;从关联交易看台资企业在中国大陆上市的主要法律障碍[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6期
4 卢永红;;福建台资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J];特区经济;2011年07期
5 游霭琼;;台资在广东的新发展[J];港澳经济;1995年07期
6 马磊;王学飞;;谈台资企业在中国大陆上市需克服的主要法律障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07期
7 ;台湾红叶风电集团正式落户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J];风能;2010年02期
8 吴丹丹;;关于淮安市打造台资集聚新高地的思考[J];才智;2011年22期
9 张少农;;进一步加强涉台土地投诉调处工作 推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健康发展——在涉台土地投诉调处工作协调会上的讲话[J];国土资源通讯;2011年13期
10 鹏彭;;广东银监局为台粤两地金融合作保驾护航[J];商品与质量;2011年21期
11 吴方;吴暾;;两岸经济合作协议对宝安经济的影响[J];中国外资;2011年14期
12 陶锋;;安徽:承接台资转移的新阵地[J];决策;2011年08期
13 罗梓源;;做大做强国家级清流台创园[J];政协天地;2011年08期
14 檀国柱;;加强台协凝聚力 共享北京新商机——访北京台资企业协会会长林清发[J];台声;2010年07期
15 王亮;周启云;;看精品,品生活,共享津台合作成果——记第四届津台投资合作洽谈会暨2011天津·台湾名品博览会[J];两岸关系;2011年07期
16 宗欢;周霖;;同一个平台携手共进 同一个目标合作双赢——2011赣台(南昌)经贸合作研讨会图片选登[J];当代江西;2011年08期
17 王晶;孙悟群;;践行科学发展 坚持兴业富民——记荣获2010年度天津市廉政勤政优秀党员干部称号的北辰区北仓镇三义村党总支书记杨建国[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1年06期
18 霍曼曼;刘秀清;;基于z-score财务预警模型的财务危机分析——以 ~*ST国祥为例[J];财会通讯;2011年23期
19 窦为龙;田早;;全国台联会长梁国扬在青岛进行调研时强调——服务台商,是台联工作的重要部分[J];台声;2010年08期
20 ;心中有数[J];领导决策信息;2011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良资;李刚;;厦门台商投资企业员工思想现状及教育对策[A];探索·创新·实践——“福炼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汇编[C];2004年
2 ;厦门国寿种猪开发有限公司[A];中国猪业发展大会暨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非;方志坚;傅国华;;台商在大陆投资效率的实证分析[A];2007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论文集[C];2007年
4 张明;;台商投资苏南的经济社会效应分析[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5 《建立海峡两岸金融合作试验区研究》课题组;林顺辉;陈勇鹏;叶德良;;建立海峡两岸金融合作试验区研究[A];2007年《中国投融资研究报告》科研课题论文集[C];2007年
6 田启波;;略论WTO与深台经贸关系的发展[A];2001中国经济特区论坛:WTO与特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陶晓林;;关于台商大陆投资法律环境建设的思考[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六)[C];2007年
8 石正方;;台湾集团企业大陆投资浅析[A];2006海峡两岸发展论坛文集[C];2006年
9 郑锐谋;卢辉;;四跨六十米长无粘结予应力混凝土框架连续梁的设计和施工[A];预应力混凝土现况与发展——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会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委员会第一届第三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2年
10 王效平;;两岸经济关系中的日本因素[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关系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金土;中国大陆的台资企业交叉文化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2 张锦源;台资企业在中国大陆之融资策略以及影响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黄信勋;台资企业海峡两岸产能配置研究—非参数法与参数法的应用比较[D];复旦大学;2010年
4 周枝田;企业转型升级策略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非;IT台资代工企业的升级策略[D];复旦大学;2011年
2 孙凯;台商对大陆FDI区域聚集的引导机制及效应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林惠;成都市改善台资企业投资软环境对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4 蔡泓名;台资企业群聚模式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汪书军;东莞台资企业产业升级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林昌翰;大陆台资企业管理人员本土化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7 陈建林;大陆投资环境对台资企业投资区域选择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6年
8 杨勇;台资企业管理人员本土化的关键因素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9 潘一娜;大陆台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10 林宗亿;劳动密集型台资企业的激励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欢喜;大学生不认台资企业[N];经济参考报;2004年
2 记者 陈华北;147家台资企业在饶安家[N];上饶日报;2008年
3 吴金森;石狮台资企业发展快速[N];福建日报;2008年
4 记者 尹海明;为台企提供优质服务[N];南宁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黄诚克;省台办深入台资企业解决难题[N];贵州日报;2008年
6 闵轩;福建局七措施服务台资企业发展[N];中国国门时报;2008年
7 通讯员 胡蓉 记者 王夏斐;携手共渡难关[N];杭州日报;2008年
8 记者 任德京;我市台资企业增至76家[N];兰州日报;2008年
9 记者 滑翔;深圳将与台资企业共渡难关[N];深圳特区报;2008年
10 李丹;台资企业将获得多项措施支持[N];西部时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