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对人输卵管IGF-1、IGF-1R、MC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摘要】:目的:
1.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分析育龄期正常人输卵管和服用米非司酮后人输卵管上皮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增殖中、晚期表达情况的变化。
2.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计数和分析育龄期正常人输卵管和服用米非司酮后人输卵管肥大细胞数量的变化。
3.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服用米非司酮后的人输卵管粘膜上皮的超微结构的变化。
方法:
1.取育龄妇女增殖中、晚期输卵管,米非司酮组(8例)于术前12h给予米非司酮25mg口服,对照组(7例)不服用米非司酮,常规石蜡切片,用SP免疫组化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输卵管上皮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受体PU值的表达变化。
2.取育龄妇女的输卵管,米非司酮组(16例)于术前12h给予米非司酮25mg口服,对照组(13例)不服用米非司酮,常规石蜡切片,用SP免疫组化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和计数肥大细胞。
3.取育龄妇女的输卵管壶腹部组织,米非司酮组(6例)于术前12h给予米非司酮25mg口服,对照组(5例)不服用米非司酮,用透射电镜观察其粘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结果:
1.在月经周期的增殖中、晚期,无论米非司酮组或对照组,峡部、壶腹部、伞部上皮细胞IGF-1及其受体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月经周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