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二战后印尼华族政治地位变迁研究

朱陆民  
【摘要】:本论文旨在历史地展示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历史时期印尼华族的政治地位,并对其形成的原因做出全面、系统的理论阐释,总结中、印尼政府在印尼华族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就印尼华人政治地位的进一步提升提出若干意见或建议,从而为中国政府更好地利用印尼华族丰富的政治经济资源,推动中印尼邦交提供一些借鉴。 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从印尼华侨与中国政治关系的角度,考察印尼华侨作为侨民所享有的权益,包括华侨回国参政、表达对中国政治认同的权利和自由,以及在印尼发展经济、教育和文化事业的空间;(2)考察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历史时期印尼华人的政治地位。包括两个层面的综合:第一个层面,印尼政府在法律法令和政策上,对华侨的入籍、华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所作的规定,从而形成其规定性政治地位;第二个层面,印尼华人与印尼政府赋予其规定性政治地位之间的互动,从而形成其争取性政治地位;(3)考察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历史时期印尼华人政治参与的方式或特点;(4)主要从政治学的角度对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历史时期印尼华族政治地位形成的原因做出全面、系统的理论阐释;(5)对印尼华人政治地位的发展前景作出力所能及的预测,并就印尼华人政治地位的进一步提升提出若干意见或建议。 印尼是世界上华人人口最多、排华活动最严重的国家,但迄今尚无一部研究印尼华族政治地位变迁的专著问世,且相关研究论文亦不多见,因此,对该课题进行研究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哈罗德·克劳奇 ,翁锡辉;45年代队伍后的印尼军人与政治[J];东南亚研究;1987年04期
2 孔远志;伊斯兰教复兴浪潮冲击印尼[J];东南亚研究;1994年Z2期
3 袁喜清;印尼调整外资政策[J];国际资料信息;1994年11期
4 汤平山;苏哈托垮台对印尼政局的影响[J];当代亚太;1998年08期
5 乐水;艰难时势 命途多舛[J];八桂侨刊;1998年04期
6 翟景升;梅加瓦蒂的“稳”[J];瞭望;2002年31期
7 武文侠;对印尼大选及大选后国内形势的分析[J];国际论坛;2005年01期
8 H·W·Arndt ,潘孟妃;印度尼西亚农业近况调查[J];东南亚研究;1984年01期
9 练志成;印尼军队新任三军和警察首脑简况[J];东南亚研究;1987年Z1期
10 温广益;二次大战后印尼华侨政治认同的变化及其影响[J];八桂侨刊;1992年01期
11 梅林;印尼新一代木材大王彭云鹏[J];八桂侨刊;1992年03期
12 蒋炳奎 ,汪建国;印尼的农业机械化[J];东南亚研究;1992年06期
13 陈宁;新、马、印尼“成长三角”计划的进展与障碍[J];东南亚研究;1993年Z1期
14 莫兹 ,陈无忌;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托小传[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94年04期
15 王望波;八十年代以来印尼政府的华侨、华人政策对华人经济的影响[J];东南亚研究;1996年03期
16 温广益;1967年以来印尼华文教育的沉浮[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7年03期
17 祝军;印尼局势初析[J];国际问题研究;1998年04期
18 刘艺;夹缝中求生存——金融风暴中的印尼华人[J];东南亚研究;1998年02期
19 赵金川;印尼摆脱衰退阴影 前景尚不明朗[J];了望;1999年36期
20 丁奎松;变革后的印尼政局渐趋稳定[J];了望;1999年5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杰;曹剑;;关于印尼亚齐特别州的自治问题研究[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王付兵;;苏加诺政府时期的华侨华人政策及其对印尼华侨华人的影响[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李琼霖;;印尼货币初探[A];福建省钱币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第五次东南亚历史货币暨海上丝绸之路货币研讨会专辑[C];1994年
4 邓仕超;;“五月事件”以后印尼华人的政治参与[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廖小健;;马印两国民族关系的比较研究[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林梅;;马来西亚的印尼劳工及其对两国关系的影响[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7 郑正;;印尼TONASA火电厂的设计经验教训[A];四川省电工技术学会工业与建筑供电专业委员会2002论文集[C];2002年
8 李一平;;印度尼西亚的民族分离主义运动[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曾晓祥;;并非民族的差异性——对印尼亚齐独立运动的探讨[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2005年
10 陈兆华;;当前东南亚民族分裂背后的美国因素[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陆民;二战后印尼华族政治地位变迁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2 范宏伟;战后缅华社会政治地位变迁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3 唐翀;军人政治与外交政策[D];暨南大学;2007年
4 孙丽萍;印度尼西亚与美国关系研究(1945-1966)[D];吉林大学;2008年
5 陈秀宏;科举制度与唐宋士阶层[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苏建力;印度尼西亚与中国双边贸易发展趋势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代保平;战后美国对印度尼西亚外交政策与隐蔽行动研究(1945—1966年)[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陶庆;民营企业党的建设若干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9 洪源善;当代泰国与印尼华人社会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杨龙;北魏政权中的汉族士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海红;苏哈托执政时期印尼的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1966—1998)[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虎;冷战后美国与印尼关系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03年
3 李同心;试论印尼在东盟中的地位和作用[D];暨南大学;2000年
4 宋泳;战后印尼排华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5 魏海斌;90年代“新马印尼成长三角”发展探析[D];苏州大学;2002年
6 李宏芳;论现阶段我国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地位和政治诉求[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曹丽娜;二十世纪上半叶印尼伊斯兰现代主义运动浅析[D];厦门大学;2007年
8 胡光明;论二战后印尼华人政治地位的变迁[D];暨南大学;2005年
9 盖国恒;认真对待平等[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10 郑学超;中国印尼贸易关系:历史研究和商业机会[D];清华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麦棠源;印尼要求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2 吴轶;印尼多途径解缺电之患[N];中国煤炭报;2004年
3 李禾;印尼近海大海啸为何没预警[N];科技日报;2004年
4 本报驻堪培拉记者 戴军;澳大利亚脊背上的芒刺[N];光明日报;2004年
5 记者翟景升;印尼重申一个中国政策[N];人民日报;2002年
6 李峻;印尼将向美国出口液化天然气[N];中国石油报;2002年
7 范天宏;印尼优化政策吸引能源投资者[N];中国企业报;2007年
8 翟朝辉;质量加服务是打开印尼市场的金钥匙[N];经济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管克江 莽九晨;让合作更深、更宽、更广[N];人民日报;2006年
10 记者 赵金川;期望促进印尼同中国战略伙伴关系[N];人民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