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明清时期粤剧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余勇  
【摘要】:粤剧是广东最大的戏曲剧种。起源于外省戏曲声腔的流入,形成于明嘉靖、万历年间。本文以本地班的出现和琼花会馆的建立作为粤剧形成的重要标志。粤剧在清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发展道路是曲折的,经历过与外江班争夺市场的磨练,出现过戏剧史上第一个“戏子王”,遭受过官府严禁演出的困难时期,粤剧艺人经过不屈不饶的艰苦奋斗,建立了八和会馆,出现了粤剧蓬勃发展的局面。 明清以来,广东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粤剧产生并得到发展的重要因素。几百年来,粤剧所演的剧目繁多,约有万余个。粤剧的演员众多,出现过许多优秀的大佬官。粤剧具有广采博纳的包容性,其在音乐、唱腔、剧目、舞美设计、表演程式等方面,大胆借用其它剧种的优秀艺术,并不断创新,使粤剧逐渐成为具有岭南特色的地方剧种。粤剧艺人具有开放进取的戏剧观,在戏剧史上是独树一帜的。 粤剧也是传播最广的剧种之一,国内的上海、四川等省市,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皆有粤剧演出。粤剧在世界各地传播甚广,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的演出。早在一百多年前,在东南亚的新加坡、越南、泰国,在美洲大陆,在澳洲等地就有粤剧的演出。至今,粤剧除了在东南亚、美洲等地有演出外,在欧洲也出现了粤剧热。本文通过对明清时期粤剧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研究,为研究粤剧、了解粤剧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关元光;“粤剧的老根在广西”质疑——兼谈粤剧与邕刮的关系[J];南方文坛;1992年05期
2 谢彬筹;;清末民初的粤剧改良活动[J];学术研究;1982年01期
3 罗向兼;梁天铭;;六柱制与脸谱——粤剧非遗文创产品的类型化设计[J];印染;2022年01期
4 林寒露;;管窥辛亥革命前后的粤剧改革[J];戏剧之家;2018年28期
5 麦宇旻;;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筑保护堤坝 扬粤韵悠长[J];大社会;2019年07期
6 包其锋;;广西粤剧小考[J];中国戏剧;2017年05期
7 云上徘徊;;粤剧是多么令人折服啊!——一个外地戏迷眼中的粤剧[J];南国红豆;2017年04期
8 冯敏仪;;粤韵风骨 薪火相传——粤剧精神的传承[J];粤海风;2017年04期
9 钟哲平;;粤剧的四次绝处逢生(下)[J];南国红豆;2017年05期
10 管鑫杰;;上海的业余粤剧组织概述[J];南国红豆;2017年05期
11 曾令霞;;说红船,谈粤剧[J];广州文艺;2016年04期
12 小小;;中国粤剧网全新改版闪亮登场[J];南国红豆;2014年01期
13 伍韵飞;;浅谈粤剧的未来[J];南国红豆;2014年03期
14 卢月玲;;武打戏是振兴粤剧重要一环[J];南国红豆;2014年04期
15 孙璐琦;;浅析电视与粤剧的兼容并蓄[J];视听;2014年08期
16 王馗;;排场、提纲戏与粤剧表演艺术[J];学术研究;2013年01期
17 黄韵华;;浅谈粤剧的崛起与发展[J];南国红豆;2013年02期
18 陈韵红;;从民歌中感悟粤剧发声[J];南国红豆;2012年03期
19 亮子;;粤剧前程无忧?[J];广东艺术;2010年01期
20 赖宇翔;;应以更宽广的视角去研究粤剧史——与李日星教授商榷[J];南国红豆;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易红霞;;粤剧在城市、乡村和海外唐人街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策略[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2 文华;;从剧本整理到演出粤剧《六月雪》[A];中国演员(2009年第4期总第10期)[C];2009年
3 本刊编;;香港将举行《粤剧文化与普及》推广演出[A];中国演员(2015年第6期 总第48期)[C];2015年
4 杨嫣嫦;;再看粤剧《李清照》的启迪——赞香港名伶邓美玲、吴仟峰的表演[A];中国演员(2015年第5期(总第47期))[C];2015年
5 河流;;粤剧名家琼霞为粤剧戏迷举办“粤剧艺术鉴赏会”[A];中国演员:2014年第6期(总第42期)[C];2014年
6 施用和;林静娜;;今年第12个“粤剧日”——2014穗港澳粤剧日活动11月30日广州开锣[A];2014年12月民俗非遗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7 文华;;《文华粤剧剧本选》自序[A];中国演员(2015年第2期总第44期)[C];2015年
8 汪明荃;;《文华粤剧剧本选》序[A];中国演员(2015年第2期总第44期)[C];2015年
9 陈晓婷;;巾帼从来多勇将——观香港粤剧《佘太君挂帅》[A];中国演员(2015年第2期总第44期)[C];2015年
10 杨明;;香港雯艺轩将在香港新光戏院演出移植于京、昆的粤剧7折[A];中国演员(2008年第4期总第4期)[C];2008年
11 ;香港粤剧演出《花月东墙》[A];中国演员(2009年第5期总第11期)[C];2009年
12 胡芝风;;林家声先生艺术“精深”与“创新” 初识粤剧名家林家声先生(之三)[A];中国演员(2009年第5期总第11期)[C];2009年
13 青松;;粤剧大师林家声庆贺“五喜临门”[A];中国演员(2010年第2期总第14期)[C];2010年
14 陈景英;;加拿大粤剧“小豆丁”点滴[A];中国演员(2010年第5期总第17期)[C];2010年
15 宋哲文;;粤剧舞台之美 看新编粤剧《刑场上的婚礼》有感[A];中国演员(2011年第1期总第19期)[C];2011年
16 ;林家声“璀璨声华,创意舞台”——多伦多的“香港粤剧展”[A];中国演员(2012年第4期总第28期)[C];2012年
17 小尹;;香港粤剧名伶邓美玲[A];中国演员(2010年第3期总第15期)[C];2010年
18 吴英;;宝新声“粤剧小豆丁”简讯[A];中国演员(2013年第2期总第32期)[C];2013年
19 卓泠;;粤剧在传统中显新意——观新编粤剧《灰阑情》[A];中国演员:2013年第3期(总第33期)[C];2013年
20 ;香港凤仪红粤剧社2014戏曲推广夜[A];中国演员(2014年第2期总第38期)[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余勇;明清时期粤剧的起源、形成和发展[D];暨南大学;2006年
2 杨文瑜;日本近代小说《不如归》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伍俐行;国潮背景下粤剧角色符号的文化创意设计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20年
2 陈卓安;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广州地区粤剧形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0年
3 王芃;论中国古典舞《千里音觅分飞燕》中粤剧元素的运用[D];北京舞蹈学院;2015年
4 刘洪伟;粤剧红船全船电力系统设计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9年
5 黄伟晶;邕剧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6 孙畅泽;研究性学习在中职音乐课中的实施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1年
7 刘晓云;粤剧唱词修辞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8 林黛云;邕剧与粤剧唱腔对比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年
9 温春蕾;清代珠江三角洲戏剧演出的社会史考察[D];暨南大学;2007年
10 梁华春;梁村广场舞的发展调查及其对乡村文化的影响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6年
11 赵媚媚;汤显祖“临川四梦”当代戏曲改编的美学思考[D];南昌大学;2012年
12 戴晓静;如何提高粤曲的唱功[D];西安音乐学院;2007年
13 熊伟;G演艺公司营销组合策略创新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4 梁虹;论南洋四国的中国艺术(1644-1949)[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5 侯彪;广州文化产业发展探讨[D];暨南大学;2005年
16 刘东升;岭南地区传统粤剧戏场的声环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7 符巧蒂;琼剧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本报首席记者 黄启哲;将粤剧“红船”驶入市场,驶往大江南北[N];文汇报;2019年
2 本报驻广东记者 谭志红;“老古董”如何创出新花样[N];中国文化报;2019年
3 ;粤剧向何处去?[N];广州日报;2003年
4 记者 李健武 通讯员 叶惠涛;大朗95后叶志鹏:粤剧传承从娃娃抓起[N];东莞日报;2020年
5 江门日报记者 郭永乐;求新求变,粤剧意欲圈粉年轻人[N];江门日报;2021年
6 南方日报记者 徐子茗 实习生 王翊萱 杨宁;努力打造更多“留得住”的粤剧作品[N];南方日报;2021年
7 记者 关雨晴 徐子茗;唯美粤剧再度风靡上海滩[N];南方日报;2021年
8 本报记者 王彬;社会化考级:粤剧传承添了新路径[N];中国文化报;2022年
9 南方日报记者 徐子茗 策划 李培 何雪峰;粤剧“破圈”进行时[N];南方日报;2021年
10 本报记者 何瑞涓;从“全能花旦”到“孩子王” 做新时代粤剧传承扛旗者[N];中国艺术报;2021年
11 本报记者 陈茴茴;让孩子成为粤剧传承的主角[N];音乐周报;2021年
12 本报记者 金涛;跨界搭桥,圆心始终在粤剧舞台[N];中国艺术报;2021年
13 记者 韩文嘉;粤剧是融汇大湾区文化的一束光[N];深圳特区报;2021年
14 南方日报记者 徐子茗;看粤剧如何“上新”[N];南方日报;2021年
15 记者 葛怡婷;戏曲+电影有多好看?这部粤剧电影成今年口碑佳作[N];第一财经日报;2021年
16 本报记者 程龙 林小溪;大湾区:让粤剧火起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
17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叶志卫;粤剧是大湾区人共同的精神家园[N];深圳特区报;2021年
18 本报记者 怡梦;他的粤剧里有咏春拳和网游,更有深学问和新可能[N];中国艺术报;2021年
19 ;东莞市粤剧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N];东莞日报;2021年
20 记者 潘登 通讯员 梁静怡 潘讯洪;梧州粤剧进京受欢迎[N];广西日报;201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