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粤剧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摘要】:粤剧是广东最大的戏曲剧种。起源于外省戏曲声腔的流入,形成于明嘉靖、万历年间。本文以本地班的出现和琼花会馆的建立作为粤剧形成的重要标志。粤剧在清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发展道路是曲折的,经历过与外江班争夺市场的磨练,出现过戏剧史上第一个“戏子王”,遭受过官府严禁演出的困难时期,粤剧艺人经过不屈不饶的艰苦奋斗,建立了八和会馆,出现了粤剧蓬勃发展的局面。
明清以来,广东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粤剧产生并得到发展的重要因素。几百年来,粤剧所演的剧目繁多,约有万余个。粤剧的演员众多,出现过许多优秀的大佬官。粤剧具有广采博纳的包容性,其在音乐、唱腔、剧目、舞美设计、表演程式等方面,大胆借用其它剧种的优秀艺术,并不断创新,使粤剧逐渐成为具有岭南特色的地方剧种。粤剧艺人具有开放进取的戏剧观,在戏剧史上是独树一帜的。
粤剧也是传播最广的剧种之一,国内的上海、四川等省市,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皆有粤剧演出。粤剧在世界各地传播甚广,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的演出。早在一百多年前,在东南亚的新加坡、越南、泰国,在美洲大陆,在澳洲等地就有粤剧的演出。至今,粤剧除了在东南亚、美洲等地有演出外,在欧洲也出现了粤剧热。本文通过对明清时期粤剧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研究,为研究粤剧、了解粤剧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