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多种流体液丝破裂的动力学研究

马洁  
【摘要】:从喷嘴中流出的液体进入另一种流体后,液丝发生扰动,破裂成小液滴。液丝破裂不仅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液丝破裂过程本身包含着复杂的自由边界问题,本文对此过程进行数学模拟及实验方面的深入研究。 线串珠结构在粘弹性流体中是一种常见现象,在牛顿流体中也模拟出这一结构。模拟的理论框架采用细长液丝的一维长波理论。在此理论基础上分析了线串珠结构的液滴动力学及不同时刻的速率图像。在液丝变化发展过程当中,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例如液滴的排泄,主液滴和小液滴的迁移。毛细管数与表面张力成反比。随着毛细管数的增加,液滴经历了短暂的变形,最终破裂成更小的部分。随着毛细管数进一步增大,表面张力变小,难以挤压液丝,产生小液滴,主液滴被压缩,液丝破裂可能将表面能转化为动能,从而导致液滴移动。在此基础上,将重力因素考虑在内,观察液丝变化的不稳定性。在重力的影响下,毛细管喷射变得不稳定,下落过程中产生拉伸效应。 采用Oldroyd-B模型对弹性流体中线串珠结构的动力学进行数学模拟。相对于牛顿流体而言,非牛顿流体液丝破裂过程非常缓慢。这种缓慢的破裂过程为流体提供了充足的时间显现一些有趣的现象,例如液滴的排泄和移动。通过主要作用力的总合分析液丝拉伸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弹性力在弹性液丝动力学中起重要作用,它显著地阻碍了液丝从拉伸到排泄的变化过程。 模拟了处于外加轴向磁场影响下的磁性液丝,研究其稳定性。考虑了磁场的作用,对液丝的长波理论模型进行必要的修正。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磁性液丝的变化发展过程和受力情况。揭示了外加磁场的作用。首先,外加磁场减缓了磁性液丝的破裂过程。其次,磁场力类似于非牛顿流体中的弹性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毛细管力。这意味着在轴向外加磁场的作用下,磁性液丝变得更加稳定。 二维模拟中,采用VOF方法跟踪自由表面。VOF模型预测的液丝的最初生长过程与Rayleigh线性理论和长波理论预测的形状是一致的。与一维模型不同的是,当表面变形剧烈时,二维模型仍然有效,甚至在液丝破裂以后仍然有效。 实验是通过氮气减压器控制流速,液体以恒定流速压入毛细管。液体从毛细管中流出,形成液滴。通过高速摄像系统和计算机联用,记录液滴形成的过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20年总目次[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20年06期
2 ;《图说组织动力学》简介[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5年09期
3 毛星;;第五届行人和疏散动力学国际会议[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年07期
4 ;KAC′2001第七届分析化学中的动力学国际会议征文通知[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1年03期
5 李仕胜,刘兰亭;走向爆破滑动筑坝的基础理论──散体动力学理论[J];云南水力发电;1996年02期
6 陈及治;俞继英;;从优秀径赛运动员血循环动力学指标的正态性检验试探正态性检验方法的选择[J];体育科学;1994年04期
7 丑晓红;;干燥动力学研究中相变动力学和热分析动力学的运用[J];科技风;2016年20期
8 ;《图说组织动力学》系列图书出版[J];解剖学报;2015年04期
9 李万荣;杨荣富;;一类典型斜面动力学临界问题的探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年19期
10 ;NASA太阳动力学观测台计划于11月发射[J];飞行器测控学报;2009年04期
11 王宗衍;冰风洞与结冰动力学[J];制冷学报;1999年04期
12 徐光亮,卢忠远,霍冀川;CaSiO_3对C_3S形成动力学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1996年03期
13 李洲;;萃取动力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核科学与工程;1991年02期
14 崔俊文;;产生激光液滴的动力学研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87年01期
15 戴远辉;;挖掘内在规律 构建解题模型——试谈解决动力学问题的系统方法[J];物理教学;2018年01期
16 马少娟;王立峰;詹世革;徐鉴;;第八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报告综述[J];力学学报;2015年01期
17 申建伟;孙中奎;詹世革;张攀峰;徐鉴;;第9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报告综述[J];力学学报;2015年06期
18 徐尚虎;;动力学复习之我见[J];新课程(下);2015年08期
19 夏青;岳涛;;浮选动力学研究进展[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韩丁丁;丁航;;粘弹性液滴撞击疏水壁面的动力学研究[A];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8年
2 孙仁;秦一;;物体在无黏性流场中的非定常动力学[A];第八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3 赵璐;郑新奇;;空间动力学研究概述[A];地球资源环境定量化理论与应用——2009年全国数学地球科学与地学信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冯奇;;随机非光滑动力学若干问题[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5 吴晔;颜志;;人在因特网上的行为动力学[A];第六届全国网络科学论坛暨第二届全国混沌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裴利军;;动力学与控制学科研究展望[A];第三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林奕斌;赵同军;展永;;N-甲基-D-天氡氨酸激活的单通道动力学行为[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张李东;;生物质燃料的燃烧动力学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41分会:燃料与燃烧化学[C];2014年
9 赵明;;复杂网络的结构与动力学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同步为研究视角[A];2009年第五届全国网络科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第九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会议大会议程[A];第九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会议手册[C];2012年
11 徐睿;李源;黄熙;张丽;王骊丽;孟华;;中药方剂药动力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三大问题[A];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1年
12 袁秉祥;;受体动力学新论[A];中国药理学会数学药理专业委员会2010年度理事会暨第四届全国定量药理研究方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3 胡荣祖;赵凤起;高红旭;张海;赵宏安;;关于确定动力学三因子的技术途径、数值方法和相关软件的几个问题[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4 姚瑶;葛卫红;;异丙酚在人肝微粒体中酶促动力学研究[A];第四届全国治疗药物监测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4年
15 刘深泉;;第二届全国神经动力学学术会议纪要[A];第二届全国神经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16 许勇;;非线性随机动力学及其在心理学中应用[A];第三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7 方忻平;;药代药动在毒理动力学(TK)研究中的角色[A];提高药物研究质量 保证人类用药安全——全国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GLP)第三期高级培训班会议资料[C];2010年
18 周匀;严运安;邵久书;;研究量子耗散动力学的随机和级联方程混合的数值方法[A];第九届全国化学动力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9 王裴;洪滔;秦承森;刘超;;三维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程序的并行计算[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20 熊佳铭;王囡囡;刘才山;;任意曲面上的自行车动力学[A];第十届全国多体动力学与控制暨第五届全国航天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翠梅;离子影像光化学研究和超低温动力学研究装置[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刘偲;微通道内离子液体-甘油水溶液两相界面动力学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3 白西林;小分子光解反应中的立体动力学[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4 李建军;动力学液相色谱法[D];西北大学;2009年
5 张志国;离子速度成像方法研究多原子分子光解动力学[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6 吴瑞祥;单分子电子转移动力学特性的测量与操控[D];山西大学;2017年
7 贾梦辉;基于超快荧光光谱的蛋白表面水合化动力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8 郑志刚;从少体系统到多体系统:动力学和统计力学[D];北京师范大学;1997年
9 刘丙国;高压下分子超快动力学的飞秒时间分辨光谱[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林颖婷;社会网络上的舆论一致性与人类创新行为动力学[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11 余宏旺;通讯网络下群体的动力学行为[D];上海大学;2008年
12 张沁丹;多尺度下的多相流与界面现象研究[D];天津大学;2020年
13 王亚;固态量子计算中动力学解耦方法抑制退相干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14 王圣军;复杂网络上神经动力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5 王毅;一类基因调控网络的动力学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16 刘龙江;量子关联及其动力学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17 谢锡麟;开放流场空间动力学行为的一种实验研究框架及几类经典流场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8 林海;复杂网络若干动力学问题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9 苏春旺;复杂系统中的结构与动力学[D];兰州大学;2020年
20 周琳森;水分子光解过程态—态动力学的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马洁;多种流体液丝破裂的动力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2 刘齐明;基于动力学的网络重构及社团划分研究[D];安徽大学;2020年
3 陈会云;基于小世界网络的耦合映象格子的动力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小宣;混合交互下的观点动力学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21年
5 张杨阳;高中生解决动力学问题的现状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
6 黄晶;分子高激发振动态的动力学势方法[D];清华大学;2007年
7 马若思;让理论回归舞台—刍论歌唱动力学及其在演唱实践中的运用[D];西藏大学;2014年
8 冯志成;复杂外力驱动下的螺旋波动力学[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宝玉;柔性机器人碰撞动力学的连续法建模及其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10 陈黎黎;液滴对流干燥动力学与表面组成建模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11 吴怡;关于优等生和中等生在解决高中动力学基本问题策略上的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12 余婧雯;电场与外流场耦合作用下液滴动力学行为的数值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13 丁文扬;界面效应对冷凝成核和液滴动力学行为影响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20年
14 赵泰磊;二维颗粒晶体熔化的结构和动力学[D];苏州大学;2016年
15 李盛新;三Q项诱导的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三轴动力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16 张涵;基于舆论动力学的在线点评观点演化及影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17 郑强;多粒子碰撞动力学在软物质研究中的建模和应用[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18 吴志静;谱元法研究杆系结构的动力学问题[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9 焦丽丽;液滴撞击冷表面的动力学行为及操控液滴定向反弹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21年
20 刘聪颖;两类时滞生物种群系统的动力学性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本报记者 王珊;惨剧折射人动力学研究不足[N];中国科学报;2015年
2 首席记者 王少勇;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聘任首届学术委员[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8年
3 物化;大连物化所光解动力学研究出成果[N];中国化工报;2003年
4 特约记者 马璟;宇航动力学研究步入新阶段[N];解放军报;2009年
5 谭学余;“散体动力学”的奠基之作[N];中国矿业报;2003年
6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 朱民 翻译 记者 严婷;管理主权债:供需动力学的“大地震”?[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7 本报评论员;学出压力学出动力学出行动[N];东莞日报;2015年
8 记者 王宙洁;机制动力学[N];上海证券报;2015年
9 记者 田晔;航空研究院与俄罗斯中央空气流体动力学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N];中国航空报;2014年
10 记者 金振娅 通讯员 马璟;我国首个宇航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N];光明日报;2009年
11 黄烁 马璟;宇航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12 记者 杨月清 通讯员 原三虎 马璟;首个宇航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西安成立[N];陕西日报;2009年
13 记者 唐先武 通讯员 郗奔;我国首个宇航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N];科技日报;2012年
14 马璟 记者 赵波;宇航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挂牌[N];解放军报;2009年
15 本报记者 丁佳;液滴跳起“踢踏舞”[N];中国科学报;2012年
16 晋楠;细胞内如何形成“软玻璃”[N];中国科学报;2020年
17 记者 甘晓 通讯员 李丹;新型“机器人”实现液滴多行为操纵[N];中国科学报;2020年
18 航院;清华航院陈民研究组提出纳米液滴碰撞破碎临界判据[N];新清华;2017年
19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佘惠敏;金属液滴也能“在轨追逐”[N];经济日报;2020年
20 记者 聂翠蓉;新技术让液滴悬浮并发出蓝光[N];科技日报;201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