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滨海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环境行为研究
【摘要】:本文研究了珠江口滨海湿地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生物有效性。运用盐酸+高氯酸+氢氟酸法消解提取重金属全量含量,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提取重金属各个形态的含量,用AAS法进行测试。对珠江口滨海湿地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累积特征、污染来源、生物有效性及其和环境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且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综合评价了珠江口滨海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
该区重金属含量高低顺序Zn>Ni>Cr>Cu>Pb>Cd。按照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除Pb外其它重金属总量都有比较严重的污染,污染程度依次为Cd、Zn、Cu、Cr。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差异大。由于水动力作用,在滩涂断面上重金属含量从低潮滩向高潮滩逐渐增加。重金属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污水排污口和沉积物粘土含量控制。除Pb以外,各种重金属含量相关性显著,表明它们有相似的来源。
在农田采样点中Cd、Pb、Zn、Cr四种元素的生物有效态含量比例大小依次为Zn、Pb、Cd、Cr。淇澳岛自然保护区采样点的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为Cd、Pb、Zn。生物有效态所占比例大小依次为Cd>Zn>Pb>Cr>Ni>Cu。重金属元素的某些赋存形态与含盐量有关。有植被的地区生物有效态的含量较高,而无植被的地区不可利用态及潜在有效态较高。某些重金属全量高的地区的生物有效态也较高,可能是由于污染时间不长的原因。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珠江口滨海湿地沉积物的污染程度已经达到极强的生态风险,且最主要的污染元素为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