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光学数字人体形貌三维重建技术研究

钟金钢  
【摘要】:生物医学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使人体信息数字化成为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与应用中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人体形貌的三维数字化是数字人体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人体形貌三维重建技术是人体形貌三维数字化的基础。用于数字虚拟人研究的机械切片断层成像三维重建方法,无法用于活人体的三维形貌数字化重建。基于X射线的断层扫描CT技术对软组织表面的三维重建效果也不是很好。因此,寻求新的技术方法来解决活人体形貌的数字化三维重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光学三维形貌术用于活人体形貌的三维重建技术问题。基于面结构光投影的傅立叶变换形貌术,理论上可重建活人体等动态物体,我们通过研究传统傅立叶变换形貌术及其在三维人体形貌重建中的应用,针对传统傅立叶变换形貌术的局限性,提出了窗口傅立叶变换形貌术和多尺度窗口傅立叶变换形貌术,以及它们在三维人体形貌重建中的应用。小波变换在空---频局域化、多分辨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从理论上证明了在慢变位相梯度条件下,可通过求解小波变换脊的位相来解调变形光栅条纹的位相,进一步提出了直接提取小波变换脊位相的三维形貌术及其在三维人体形貌重建中的应用;并将小波变换脊用于瞬时频率的探测,通过瞬时频率来自动确定多尺度窗口傅立叶变换形貌术的尺度。针对传统相移形貌术只适用于静态物体的三维重建,提出并研究了高速数字相移技术用于准静态活人体的形貌重建。去包裹位相展开技术是基于面结构光投影位相解调形貌术的关键技术,针对位相突变和不连续点的去包裹位相展开难题,提出并研究了一种基于数论理论的去包裹位相展开技术。最后,针对嘴唇在动态过程中面形出现不连续区域并不断变化情况,本论文提出并实现了彩色编码数字条纹三维形貌术用于人在讲话过程中嘴唇的三维重建,这对研究在讲话过程中嘴唇的运动状况(如唇读、发音矫正等)具有一定的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万明;;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年08期
2 朱海波;;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124例肾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1年13期
3 ;本刊已出版的“骨与关节的影像学测量”热点文章题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22期
4 刘品霓;杜立新;伍晓六;陈静;姚微微;;MSCT三维重建在腰椎骨折中的诊断价值[J];海南医学;2011年15期
5 汪琦;卢阳春;;MSCT后处理技术在骨关节内骨折中的临床应用[J];江西中医药;2011年04期
6 周洪彬;邓宇;朱巧洪;郑晓涛;陈淮;蓝日辉;;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在诊断支气管结核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8期
7 边雪峰;;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创伤的应用价值[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9期
8 朱敏;;64排多层螺旋CT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1年08期
9 黄文诺;王立富;王书祥;孙陵;吕朋华;王福安;蔡明玉;耿素萍;葛俊;;三维DSA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年06期
10 侯玉霞;周洪;潘俊军;张艳宁;;基于X线的颅面部软组织三维重建及测量分析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1年08期
11 蔡毅勇;沈庆隆;黄睿刚;肖慧君;黄炎坤;伟林华;;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福建医药杂志;2011年02期
12 侯玉霞;周洪;潘俊军;张艳宁;;基于X线的颅面部骨组织三维重建及测量[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1年06期
13 王翔;郭家平;王虎中;董青山;李志进;王鹰;;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诊治中的应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1年07期
14 张普生;方驰华;罗云峰;黄燕鹏;;腹主动脉瘤的可视化仿真手术[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年03期
15 赵邦;夏芸;;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颈椎外伤的诊断价值[J];西南国防医药;2011年07期
16 宋强;汪秀玲;胡春峰;;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小肾癌的诊断及分型[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1年03期
17 ;《生物医学断层图像三维重建分析技术》一书出版发行[J];医疗卫生装备;2011年07期
18 汤文;;双排螺旋CT扫描技术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体会[J];中外妇儿健康;2011年04期
19 陈志辉;陈元媛;;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颌面部外伤中的应用[J];临床军医杂志;2011年04期
20 周珊珊;郝培远;陈爱华;宋旭东;魏向龙;何非;涂圣贤;;右冠分叉病变三维重建最佳投照角度与介入投照角度的对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1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珺;易文中;;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A];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2 张爱东;李炬;陈发;孙灵霞;;工业CT图像的三维重建[A];第十二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黄宝生;郑生喜;李继霞;柴瑾;;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关节创伤的应用价值[A];2005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西部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4 谭黎杰;王群;徐正浪;郑如恒;;CT三维重建仿真气管镜技术在气管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A];第八届华东六省一市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5 缪虹;韩燕乔;;螺旋CT三维重建对脊柱裂的检测[A];2005年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建平;;螺旋CT多平面和三维重建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邹国辉;袁保宗;;基于未定标图象的物体三维重建方法[A];第九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99)论文集[C];1999年
8 王俊;任鹏;陈增海;;CT三维重建对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意义[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杭州市中医药协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年会暨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9 谢瑞刚;;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CT诊断和测量[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10 李峥嵘;;图像分割多阈值法在CT图像重建中的应用[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2007——全国第18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向军;场景三维重建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2 林亚华;胸主动脉夹层的血液动力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3 陈泽志;由非定标图像序列重建和测量三维物体[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4 黄家祥;基于造影图像的冠状动脉三维重建和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李七渝;人体大脑数字解剖模型构建及可视化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6 刘策;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的三维可视化解剖形态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7 马刚;肾上腺三维断层解剖及其在影像诊断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08年
8 王怡;虚拟内窥镜图像处理技术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9 李严兵;脊柱椎弓根进钉通道数字解剖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10 钟金钢;光学数字人体形貌三维重建技术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科;铝合金双丝脉冲熔池视觉三维重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2 宋磊;三维重建及快速成型技术在复杂骨盆骨折中的临床应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3 张艳峰;基于立体视觉的不规则物体的三维重建[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4 臧波;基于移动机器人激光测距数据的物体三维重建[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5 黄华区;保护性建筑三维模型重建[D];同济大学;2006年
6 李方潇;基于图像的几何三维重建[D];山东大学;2010年
7 张慧;真实感古遗址三维重建及虚拟展示技术研究与应用[D];西北大学;2010年
8 郭富强;基于结构光的颅骨部位三维重建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何峰;多焦点多光子显微镜图像压缩与三维重建应用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魏春苗;数码相机双目立体视觉的三维重建[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叶青 通讯员 粤科宣;病人家属也可操刀“做手术”[N];广东科技报;2011年
2 许清;CT技术怎样还原古人类脑?[N];科技日报;2008年
3 徐亚静;可视化中药揭秘[N];中国医药报;2004年
4 朱冰;重建真实树木三维模型实现重要突破[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5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科主任 方驰华 孙健 鲁朝敏 胡琼珍整理;临床手术演习场 可视化仿真手术系统[N];健康报;2009年
6 孙晓素 孙健;珠江医院“主动服务”方便看病[N];南方日报;2008年
7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王骏;医学影像新技术[N];科技日报;2004年
8 陈锦屏 常保东 宋海霞;切除巨大肾母细胞瘤[N];健康报;2006年
9 崔戈平;手麻警惕神经鞘瘤[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10 记者 陈姝;深圳3D成果超越“谷歌地球”[N];深圳商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