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晓新;尹平河;;两株溶藻细菌对棕囊藻溶藻作用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
2 |
郭瑾;杨维东;刘洁生;樊振华;;温度、盐度和光照对球形棕囊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8期 |
3 |
晏荣军;尹平河;裘俊红;;2株球形棕囊藻溶藻细菌的分离及鉴定[J];环境科学;2011年01期 |
4 |
裴海燕,胡文容,曲音波,母锐敏,李小彩;一株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溶藻特性[J];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06期 |
5 |
王云起;蔡继业;马淑媛;张欣;;抗菌肽magaininⅡ对E.coli杀伤作用的AFM观察[J];电子显微学报;2006年01期 |
6 |
王平原;陈建文;黄芬;;DPPG脂双层的交插结构对兔肌质网(Ca~(2+)+Mg~(2+))-ATP酶的影响[J];科学通报;1993年02期 |
7 |
高文远,李志亮,肖培根,杨世杰;浙贝母鳞片衰退过程的超微结构研究[J];植物学报;1995年11期 |
8 |
黄建滨,赵国玺;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中囊泡的稳定性[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
9 |
;世界最小发电机问世[J];自然与人;2006年03期 |
10 |
江霞;徐铭;张丽;;氧化锌对大肠杆菌K88杀菌机理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8年07期 |
11 |
刘新星;郭宁;梁万洁;张剑;;补料发酵法批量培养磁敏感氧化亚铁硫杆菌[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0年06期 |
12 |
李燕,徐迈,张玉书;集成光学亚微米光栅的原子力显微镜表征[J];发光学报;1998年01期 |
13 |
张晓君,马晓军,姚檀栋,章高森;马兰冰芯16SrDNA的多样性与影响冰芯中微生物的环境因素[J];科学通报;2003年09期 |
14 |
曹君利,丁海雷,杨国栋,曾因明;囊泡胞吐机制及与其相关的神经元可塑性[J];生命科学;2003年05期 |
15 |
吴文龙,段淑蓉,李文均,段若玲,徐丽华,姜成林;3株抗灰霉病放线菌的分离和鉴定[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16 |
张玉琴,李文均,陈国忠,徐丽华,姜成林;1株革兰氏阴性细菌菌株YIM31327~T的分离和鉴定[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1期 |
17 |
刘晓丽,任国栋;9种拟步甲16S rDNA部分序列及其亲缘关系[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18 |
郁毅刚,徐如祥,蔡颖谦,姜晓丹,柯以铨;原子力显微镜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
19 |
方再光,黄惠琴,张开山,潘志强,鲍时翔;海绵Pachychalina sp.体内古菌多样性非培养技术分析[J];微生物学报;2005年01期 |
20 |
雷勇波,张森文,吴扬哲,蔡继业,杨培慧;转铁蛋白原子力显微镜图像的多重维数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