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陆埮,罗辽复,王凡,许伯威;怀念核物理学家虞福春教授[J];物理;2003年10期 |
2 |
周建安,李冬梅,桑文斌,范曾轶,王慧;核壳结构CdS/ZnS纳米微粒的制备与光学特性[J];化学物理学报;2004年05期 |
3 |
聂松,陈平,梁宋平;表面等离子共振-质谱法对相互作用的生物分子在10~-~(15)mol水平的微量鉴定[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年01期 |
4 |
王浩,曾谷城,廖常俊,蔡继业,郑树文,范广涵,陈勇,刘颂豪;Ga_xIn_(1-x)P缓冲层组分对InP自组装形貌影响的研究[J];物理学报;2005年04期 |
5 |
吴芃,邓国军,徐赛龙,范青华,万立骏,王琛,白春礼;取代基数目对分子自组装结构的影响[J];科学通报;2002年11期 |
6 |
吴英才,袁一方;基于折射率变化的一种新型盐度测量原理研究[J];光学学报;2005年02期 |
7 |
蔡强,李翔,陈裕泉;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的生物传感器的历史、现状与前景[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9年02期 |
8 |
Jeffery HAVARD;Nathan GILLOCK;Aaron MARTIN;John QUINN;;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的自动化系统[J];生命科学仪器;2010年03期 |
9 |
张立新,张韧,王琳,周春明,金浦,陈乾旺;ZnS:Mn~(2+)/聚苯乙烯核壳及ZnS:Mn~(2+)中空球的制备和光谱性质(英文)[J];化学物理学报;2005年04期 |
10 |
黄汉昌;姜招峰;朱宏吉;;SPR技术分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J];生物技术通报;2008年01期 |
11 |
徐传会;王军;夏肆华;;单分散顺磁性镍纳米空心球的合成[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9年04期 |
12 |
满志金;钟克利;陈铁;金龙一;;刚柔嵌段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的自组装[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
13 |
汤钧,潘容,金美花,杨柏;聚丙烯酸丁酯核壳乳胶粒子增韧聚氯乙烯的核壳粒子结构与材料性能的关系[J];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0年02期 |
14 |
吕维莲,薄丽丽,何晓燕,杨武,倪刚;酞菁与1-溴代十六烷的自组装[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15 |
吕晓丽;常海波;;聚苯乙烯/银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
16 |
王辽宇;曹庆琪;司继伟;顾本喜;都有为;;银,钾掺杂对稀土锰钙钛矿的磁性和电性的影响[J];中国稀土学报;2007年03期 |
17 |
李剑锋;方萍萍;盛建军;鲍芳;吴德印;任斌;田中群;;一种新型的通用的SERS基底-核壳结构纳米子[J];光散射学报;2007年04期 |
18 |
姚慧玲;石元昌;翟光耀;张晓燕;;聚苯胺/聚(苯乙烯-苯乙烯磺酸钠)纳米核-壳结构聚合物的微乳液法合成及性能表征[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8年03期 |
19 |
王铮;李宝会;金庆华;丁大同;;ABC三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结构的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
20 |
周小燕;周佳佳;丁明;;一维β-FeOOH的制备及其自组装[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